稳住别慌,孕晚期这些才是真的ldquo
眼看就要到预产期了,准妈妈们期待的心情到达了顶峰,同时也有些许的惴惴不安,究竟什么才是胎宝宝要出生的信号?怎样判断是否就要分娩了?又如何应对呢?做个内心从容的新妈妈,下面的事项是必须了解的。
见红
见红在分娩前24~48小时,子宫颈口开始活动,使子宫颈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而经阴道排出少量血,并与宫颈管内的黏液相混而排出,这种阴道流出的血性黏液便是我们常说的“见红”。
“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的一个可靠征象,通常是粉红色或褐色的黏稠液体,或只是分泌物中有血丝。如果是淡淡的血丝,量不多,可留在家里观察,注意不要太过操劳,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流出鲜血,超过生理期的出血量,或者伴有腹痛,则需要马上入院就诊。
见红特征
1.茶褐色、粉红色、红色都是可能出现的颜色。
2.出血量明显比生理期的出血量少。
3.一般在阵痛前24小时出现,也有在1周前就反复出现见红的情况。
4.混合黏液流出,质地黏稠。
有些出血不是“见红”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出血是由于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子宫一段逐渐伸展,子宫颈管消失,子宫颈口扩张,而附着于子宫下段或子宫颈口的胎盘不能相应地伸展,以致前置部分的胎盘自其附着处剥离,使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这种情况不是分娩的前兆,应注意鉴别。
阵痛
临近分娩,子宫开始收缩,就是常说的宫缩,把胎宝宝往产道方向挤压,这时会感觉到阵痛。
如果感觉到阵痛并伴有宫缩,医院,可以拿出表监测一下阵痛和宫缩的间隔时间,如果不规律或是形成规律但间隔很长,说明离分娩还有一段时间,可在家休息;若阵痛达到至少10分钟一次时再入院待产。(二胎妈妈要特别注意,经产妇有些产程较短,需要在宫缩来临时及时就医。)
在家休息不一定卧床,可以走动,注意不要做剧烈或使用腹肌的运动。最好有家人陪伴以防止突发情况。
1.时间间隔有规律。
2.阵痛发生的时间间隔逐渐变短。
3.腹痛,少数人觉得腰酸。
假性阵痛
分娩前2~3周,子宫较敏感,胎头下降,子宫底下降常引起子宫不规则收缩,腹部有不规则阵痛,持续时间很短,常少于30秒,并且无逐渐加剧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的情况,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此为“假阵痛”。
破水
破水是包裹着胎宝宝的羊膜腔自然破裂,羊水流出,一般会感觉到一股热流从阴道流出,或是有湿润的感觉。在生产阵痛前的破水是早期破水,早期破水可能会引起细菌感染或是脐带脱垂。
破水之后,为防止影响胎宝宝的情况发生,不管在什么场合,都应立即平躺,防止羊水流出。平躺后打电话叫救护车,医院的途中,必须始终保持平卧。如果阴道排出棕色或绿色柏油样物质——胎粪,要告诉医生,因为这是胎宝宝肠腔被挤压造成的结果,常常意味着胎宝宝受压或发生危险。
破水后要注意脐带脱垂。破水后羊水大量流出后,脐带可能会随压力带动或因为重力作用而导致脱垂。破水后如果6~12个小时没有分娩迹象,为防止细菌感染,医生会使用催产素来帮助准妈妈进入产程,开始实施分娩。
破水特征
1.无色透明,可能含有胎脂等漂浮物。
2.感觉到热的液体从阴道流出。
3.无意识,不能控制,持续性。
临产误区,孕妈要小心!
※怎么还不生?急死人
有些孕妇还没到预产期就焦虑不安。其实预产期还有一个变动的范围,提前几天或拖后几天左右都属于正常,不必着急。
※要生了,好害怕啊!
不少孕妇由于缺乏分娩的生理常识,对分娩有恐惧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孕妇临产前的饮食和睡眠,而且还使身体不能很快进入待产的最佳状态,因而影响正常分娩。孕妇应认识到,在现代医疗条件下,如能认真进行产前检查,分娩的安全性几乎是%。
※精神身体过度忙,活动量过大
孕妇到了妊娠后期,活动量应适当减少,工作强度也应减低,特别要注意休息好,养精蓄锐,以便分娩时能精力充沛。正确做法是在产前半个月左右就应适当减少活动,做些较轻的活动,到预产期前5—7天最好不要工作,不要劳动,只是适当散步就可以了。
※在产房没心情吃,也吃不下
分娩时要消耗很大的体力,产妇临产时要吃饱、吃好,切忌什么东西都不吃。家属要想尽办法让临产的产妇进食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
※没那么快生,不用这么早做准备
不少孕妇粗心大意,大大咧咧,到了妊娠末期仍不以为然。由于准备不足,临产时往往手忙脚乱,很容易出错。
而选择储存脐带或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孕妈们,这个时候就要随时做好准备联系采集的专业人员了,他们可24小时待命的。毕竟,存胎盘、脐带干细胞,没那么简单!
如果没听说过干细胞储存,和宝宝一起“卸货”的,还有胎盘和脐带,点击开启脐带和胎盘新旅程——储存间充质干细胞
点击上文红色字
祝各位孕妈妈都能生下健康的宝宝。
本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chuangpm.com/jqsc/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