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高发这十大癌症做好这点就可以l
01
癌症其实是种“慢性病”
虽然癌症的病情一般发展迅速,但是从癌前病变到形成癌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结直肠癌为例:
图片来源:生命时报
80%的结直肠癌最早只是一个小息肉,从癌前息肉发展为不典型增生,再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如果能早期发现,治愈率非常高。所以癌症是种“慢性病”,如果建立早期筛查的意识,就有机会防患于未然。
02
中国人更需要警惕这10种癌症
由于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等不同,各个国家高发的癌症也不同。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得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前十的癌症分别是: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食管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宫颈癌。这十种癌症占新发癌症数的78%,其中新增肺癌人数高达82万。
图片来源: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
03
不同癌症早期筛查不同
筛查不只是例行体检
不同癌症生长部位不同,因此对不同仪器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每年单位的常规体检只包括抽血、拍X光片,并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筛查所有癌症。这十大癌症这样筛查才有效:
1
死亡人数最多:肺癌
高危人群:
我国定义的肺癌高危人群,是指大于四十岁,且有下列四种危险因素之一的人群:
*曾经或现在每年吸烟大于20包,即平均每个月吸烟大于12支
*接触过有毒物质,比如石棉、铀、氡气等物理或化学致癌物
*曾经患有慢阻肺、肺纤维化或者肺结核等比较严重的其他肺部疾病
*有肿瘤家族史
早期筛查:CT检查
体检当中的X光片对肺癌的筛查效果一般,当X光片都能诊断出是肺癌时,很多已经是中晚期了。真正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法是CT检查。专家建议,肺癌的高危人群,推荐每年进行一次胸部CT平扫检查。
有的患者会担心CT的辐射问题,肺癌筛查采用的事低剂量CT扫描,对患者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孕妇、儿童选择CT检查时,要遵医嘱谨慎选择。
2
容易被忽略的癌症:结直肠癌
结肠癌可怕在容易被忽略。早期会让人误以为是消化不良,中期便血,让人误以为是痔疮,因此做好筛查才能早发现早治疗。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大便习惯改变,如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如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早期筛查:肠镜、FIT检测
筛查结直肠癌有效的方法是——肠镜,高危人群建议每2-3年做一次肠镜检测。
由于做肠镜的过程“令人不愉快”,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做肠镜。除了肠镜,还可以选择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IT检测)。FIT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较高,但对癌前病变灵敏度有限。医生建议高危人群每年做1次筛查,FIT阳性者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3
早发现治愈率高:胃癌
早期胃癌通过手术,即可切除肿瘤,有些患者甚至不用开刀,通过胃镜就可切除病变组织,生存率可达90%以上,有些患者甚至能完全痊愈,因此胃癌筛查非常重要。
高危人群: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胃的癌前疾病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即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
*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人群
早期筛查:胃镜
高危人群应每2-3年做一次胃镜筛查。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则取活检送病理学检查,后续根据活检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
4
女性健康杀手:乳腺癌
高危人群:
*月经周期比较长、月经过早来的女性
*未婚或者未育人群,或生育后没有哺乳、哺乳时间过短、35岁再去生育的女性
*有乳腺癌家族史
早期筛查:乳腺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磁共振
乳腺X线筛查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对于乳腺癌高风险女性,推荐每年1次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筛查;当乳腺X线及乳腺超声筛查均阴性时,建议补充乳腺磁共振检查。45~69岁的女性即使不属于高危人群,也最好每2年进行1次乳腺X线筛查。
5
体检可以检出来的癌症:肝癌
高危人群:
*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
*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其他慢性肝病患者
*长期酗酒、进食霉变食物、含亚硝酸盐食物
*有肝癌家族史的人
早期筛查:B超+抽血化验甲胎蛋白
发现肝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定期体检,尤其要注意查这两个项目:B超+抽血化验甲胎蛋白。做B超,相对容易漏诊,因此体检不能只做B超,还要结合甲胎蛋白检测才能有效筛查癌症。高危人群建议考虑每半年筛查一次。如果发现异常,可进一步考虑CT或磁共振检查。
6
吃出来的癌症:食管癌
食管癌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例如四川北部地区喜欢吃辣和烫,患食管癌的风险也相对比较高。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具有吸烟、饮酒、进食过快、高温食物、浓茶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有消化道癌家族史
早期筛查:内镜检查
如果你也有爱吃辣和烫的饮食习惯,医生建议每1-3年做一次筛查。
7
预后生存率高:甲状腺癌
90%的甲状腺癌是分化型癌,恶性程度低,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后,可以长期生存,甚至达到临床治愈。
高危人群:
*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
*由于其它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
*有甲状腺癌既往史或家族史
*甲状腺结节1cm
*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者
早期筛查: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血化验)和形态检查(甲状腺彩超)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检查,每年1次。一般人群,30岁后最好也每年1次颈部超声检查(包括甲状腺、颈部、锁骨上)。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1次甲状腺功能和颈部超声检查。
8
“癌中之王”:胰腺癌
胰腺癌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生存率是最差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
高危人群:
40岁以上,伴有下述任意1项者:
*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
*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
*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者,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
*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患者
*有幽门螺杆菌(HP)阳性、口腔牙周炎史者
早期筛查:肿瘤标志物检测+CT、MRCP等影像学检查
当前用于胰腺癌诊断的肿瘤标记物有10余种,CA19-9是最有诊断价值且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记物,被称为胰腺癌的“黄金标记物”。医生建议,有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每年一次CT或MR检查。
9
男性健康杀手:前列腺癌
高危人群:
*年龄50岁的男性;
*年龄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早期筛查:彩超+PSA筛查
40岁以下的男性一般不建议筛查,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可以每2年进行1次血清PSA检测。
10
可以预防的癌症:宫颈癌
临床上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的“元凶”。目前9~45岁的女性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宫颈癌,如果错过了最佳接种年龄,就要做好定期筛查。
高危人群:
*第一次性生活时间小于16岁的女性
*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
*多次生产分娩的女性
*长期有吸烟史的女性
早期筛查:HPV检测、TCT检测
HPV检测主要是检测是否感染HPV病毒。
TCT检测可以发现癌前病变,微生物感染如霉菌、滴虫、衣原体等。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到90%以上,如果TCT检测出现问题,就会进行进一步的阴道镜和病理学诊断。
妇科医生建议,21~29岁的女性,推荐每3年做一次TCT和HPV联合检查,美国FDA认为对于25岁以上的女性也可以单独做HPV检查。
30~65岁的女性,连续3次TCT和HPV联合检查,如果都为阴性,可以改为5年做一次TCT和HPV联合检查。连续筛查未发现病变者,可考虑在65岁左右停止筛查,但要保证之前的三次TCT检查或者两次联合检查的结果是好的。
大多数癌症,如果早发现、早治疗,生存率都很高,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但是由于中国人大多没有定期做健康筛查的意识,有病在家“扛着”,小病就拖成了大病。转发给身边的朋友,让大家一起建立防癌意识,不再谈“癌”色变。
往期回顾
声明:文章仅供参考学习和分享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以专业医生诊断治疗为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chuangpm.com/jqjg/7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