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敬业福实至名归
01.
今天看到陶勇医生发了一篇长文,说最近一年来我国的医生护士们都很不容易。长文里,他还说,响应中国医师协会的号召,写了“敬业福”,就是想给大家送点福气。
我看得挺唏嘘,这一年岂止是不容易呢。
年开始,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大部分人的生活停摆,而医务工作者却冲在第一线,成为了抵抗病毒的第一道围墙。
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们所有人都在学习如何与疫情相处,我们开始习惯带着口罩、充满酒精味的生活。这也意味着,很多医务工作者始终没能好好休息过。
我家里也有当医生的家属,为了工作,婚期一拖再拖,几乎快要拖到预产期。
前几周,上海在常规主动检查工作中查出数例阳性病例。那天下午我看新闻发布会,发现几乎人人都顶着厚重的黑眼圈,张文宏医生的尤其明显。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伤医事件仍然屡见不鲜。
着实让人心寒。
陶勇医生也多次发声,希望能让医生安全地看病救人,希望从医的人不用担心受怕。
不难理解这样的情绪,因为他本身就是暴力伤医事件的受害人。
02.
年1月20日,医院,陶勇正和往常一样为人看诊,却被曾经的一名患者家属持菜刀袭击。
对方不仅击打他的头部,还精准砍伤了手掌,并在他跑离过程中,依旧不断追砍,期间有数人上来阻碍持刀人,均被砍伤,性质非常恶劣。
这一事件最终导致陶勇医生左手骨折、神经肌肉血管断裂、颅骨外伤、枕骨骨折,两周后才脱离生命危险。
在他后来的直播里,他复述神经外科主任的话,离瘫痪,“真的就差一点点”。
事发两天后,检察机关依法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砍伤陶勇的施暴者批准逮捕。
但无法如何惩罚施暴者,都无法让一位优秀的外科医生,重新拥有一双完好的、能从黑暗中拯救更多人的手。
陶勇学医近20年,年纪轻轻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眼科同行都认为他有当院士的潜质。
而他所研究的葡萄膜炎是眼科中的冷门学科,一块硬骨头,但研究它的人比较少。
陶勇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出事前就是一位很优秀的、名声在外的眼科医生,帮助过数不清的患者重现光明。
他遇到过年纪很大的患者,手术条件不好,很多人不愿意做,觉得风险太大,但他坚持完成了手术,结果很成功。
他也常常遇到条件不好的患者,就自掏腰包帮他们付手术费。
有很多人从外地慕名前来找他看病。
仅出事当天,陶勇的预约挂号信息里,就有名患者在等待他的救治。
他原本可以靠拿着手术刀的双手,去拯救更多患者,为他们带来光明。
但如今却因为一些人的偏执与恶,斩断了很多患者的希望。
哪怕经历了这样的事故,陶勇在意识恢复后还是主动表示,自己依旧会坚守这一行业,如果以后做不了手术,他可以去做科学研究。
他没有食言。
事发4个月后,也就是年的5月,医院,坐在他最熟悉的7楼眼科诊室里,继续为需要帮助的人们看诊。
他受到伤害的“左手”还没能完全恢复,拿重物时会有点颤抖,他也逐渐适应了一只手的生活方式。
前段时间,陶勇受邀去参加一个脱口秀节目,用自嘲的语气讲出了这段经历。
看似轻松诙谐的语气背后,藏是一位医生的敬业与豁达之心。
而像陶勇医生这样敬业的医疗工作者,在过去一年我们见过太多太多了。
因为就在他遇袭同时期,远在一千多公里外的武汉,正在和病毒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
03.
在当时的武汉,有一位叫郭琴的护士。她在抗疫一线时不幸被感染,却在康复后,第一时间重返岗位,继续战斗。
年年初,疫情在武汉爆发,她医院急救中心的一名护士,在防疫物资到位之前,就已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病毒正面交锋了。
她不幸成了武汉第一批被感染的医护人员。
一月中旬的某一天,她出现发冷、头疼等症状,下班后测量体温,发现达到了37.8度。这让她立刻警惕起来。
这样的情况下,不慌张是不可能的;但她还是稳住了自己的情绪,抓紧通知医生,并立刻安排隔离家人,坚决不让自己成为病毒的传播者。
第二天,她确诊了,随即被安排住院。
躺在熟悉的病床上,她终于能静下来思考所有可能性,想到曾经照顾过的那些患者的样子。她担心自己,更担心着病房外所有正在战斗的同事们。
每天晚上,病房里仪器的运作声、病房外急促的脚步声、其它地方传来的警报声交织在一起,这些都让郭琴感到懊恼,甚至一度觉得很挫败。
她想,“如果我没有症状,就可以帮同事一下,他们就没有那么辛苦。”
郭琴心中一直记挂着自己的职责。
幸运的是,她的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在各项指标正常后,她回到家中继续隔离,以便空出床位留给更需要的人。
治愈隔离期结束后,她第一时间申请回到工作岗位。
在隔离期间,她反复在工作群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chuangpm.com/jqzn/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