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专访17种抗癌药ldquo
价格昂贵的
进口抗癌药品
令不少肿瘤患者
承受着相当大的经济压力
年10月底,凤凰卫视《大政商道》栏目记者就我国将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采医院肿瘤科副顾问医生景海曼、药学部高级药师陈爱伦。以下为节目播出文字内容:
近期,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通知,经过谈判,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这17种药品涉及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个癌种,与平均零售价相比,降幅达到56.7%。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价格,平均降低36%。抗癌药降价进医保的新一轮谈判,将会极大减轻中国肿瘤患者的用药负担。
“救命药”进医保
中国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这次机构改革为这次谈判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一方面就是医保制度整合,使医保有更大的战略购买力,让在谈判中有更强的话语权。
这些抗癌药纳入医保以后,会使大量的原本负担不起的患者用得上新药,改善他们的治疗效果。
这是一个由肿瘤患者组成的艺术团,成员中年龄最长是85岁,最年轻的90后。她们抱团取暖,持续开展公益演出,为病友送去希望,也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在得知17种抗癌药物半价纳入医保目录后,她们似乎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肿瘤患者邓女士:我们不管是哪一位老百姓,真的不可能说哪一位说能估计到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对不对?万一到降临到自己身上,最起码这是一份最安全的保障。所以就让更多人有这个希望治疗的希望。因为我们很多人就是因为太失去希望了。
肿瘤患者张女士:最起码患者他得了这个病有希望。如果说那个价位,他一听那个价位,他就觉得我根本治不起,我干嘛要治?如果治疗费用那么高,大家都觉得既然是人财两空,那我就不治了。好多这样的。
景海医院的肿瘤科医生,平时主要负责肿瘤患者的化疗以及靶向治疗。在她接触的患者当中,很多都是因为靶向药物价格昂贵,而放弃效果更好的治疗。
医院肿瘤科副顾问医生景海曼:比方说肺癌的一个靶向药,现在的价格可能是每个月要5万多。
我们要跟病人谈,你需要这个药,这个药对你的生存的帮助可能有一年半左右的这个时间。这一年半对我们一个肿瘤专科医生,觉得对病人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帮助了。
但是当我们要跟他讲这个药品的价格有5万的时候,我们也难以启齿了。因为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很多时候真的是一个天大的数字,一个月5万,一年下来大概就是要60多万的样子。有些病人就会说我用不起。
那么新一轮抗癌药降价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后,究竟能为患者减轻多少负担,她以治疗肺癌的靶向药为例,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医院肿瘤科副顾问医生景海曼:每个月5万的要降到了一个月差不多是多,我想这样的话,可能至少有一部分人,就会开始选择这些对他们来说作用更好的一些药物了。
当然最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它不仅降价,而且进入医保。
抗癌药降幅有多大?
在17种抗癌药物当中,降价幅度最大的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奥希替尼,原价元降低到了元,降幅高达71%;治疗结直肠癌的西妥昔单抗,市场零售为每瓶元,谈判后医保支付标准为元,只有原零售价格的30%;治疗骨髓癌的伊沙佐米,市场零售价是每粒元,谈判后医保支付价为元,价格腰斩了将近一半。
陈爱伦,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的负责人,每天各种调配好的抗癌药都会从这里发至各个病区。
在她看来,此次谈判成功的17种药品,最终的平均价格要比周边国家或者地区低36%,甚至有单品砍出了全球最低价,主要是因为采取了国家集中采购,以量换价的策略。
医院药学部高级药师陈爱伦:很多人问为什么这次降价降到这么大的幅度,有可能是全世界最低,我觉得可能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多。
国家用一个集中采购的政策,其实我们是在以量换价,所以这次真的是降得很低,希望以后都可以延续这个政策。
药品支付标准,是中国医保经办机构和药品生产企业之间博弈的核心。在这次谈判中,国际制药企业看中中国的市场,采用“以价换量”的策略,以降价换取销量。
而中国国家医保谈判专家采用“以量换价”的策略,最大限度的将抗癌药的价格压到最低。事实上,高价抗癌药进入医保目录也是患者、企业、医保的“三赢”,将有效平衡患者临床需求、企业合理利润和基金承受能力。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沐芸博士:中国的老百姓不用从其他的渠道,去获得可能质量会受损的治疗。
对于医生来讲,他在给病人开药的时候,会更多考虑病人的病情需要什么治疗,不用再担心药太贵了。
药厂从这个里面也可以看得到,只要是药品的疗效好,能治疗疾病,就是有大市场的。国家会为研发投入,提供市场渠道。这样就是各司其职了。
“药占比”会阻碍政策惠及患者吗?
“谈判药”落地难、难买到,曾是年首批谈判药在各地落实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当时,包括多种抗癌药在内的36种药品经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平均降价达44%。
不过,在落实过程中,36种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多数省市直到年才陆续落地,而在地方政策落地后,“药占比”等考核指标阻碍了部分药品惠及患者。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刘沐芸博士:药品纳入了医保后,医院最后说,虽然这个药是降价了,可是毕竟还是进口药,那药费可能价格一下上去了,然后医保老师说考核不合格。
以去年被纳入医保目录的赫赛汀为例,价格从2万多元降到了元。但在大幅降价的同时,全国范围内对赫赛汀的用药需求也在短期内出现了激增,多地出现了缺货的现象。
肿瘤患者A:现在那个赫赛丁都是没货,都要自己去买,然后还有些人就说还不知道去哪里找。
肿瘤患者B:像那个赫塞丁他前段时间是降价了之后,在医院里是没有的,我们患者可能更担心的是这些,因为我也不希望中断了治疗。
医院和医生愿意用,是低价抗癌药能够落地的关键。在此之前,包括上海、天津、重庆在内的20多个省市的卫生部门已经明确,同意将第一轮准入谈判的品种不纳入药占比的考核内,为“谈判药”提供了“豁免权”,让药品降价的好处真正落到患者身上。
生物医药业内专家鲁先平:这个药品药占比设立的初衷是良好的,希望控费,希望把那些不该用的药排除到医保范围(外)。
我想医保局的成立也会一步一步把那种所谓安全无效的药逐渐地排除到医保的支付体系(外),留下真正治病救命的药。
那么进入到医保这一点,目前我们(国家)经过了几轮谈判,国家医保局给出了非常清晰的信号,就是这种治病救人的药,真正的好药应该进入到医保。
其他那些所谓“神药”,安全无效的药会逐渐地被淘汰出医保,这是需要一个过程。
近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联合省人社厅发出第1号文件,明确了两个时间节点。
(年)10月31日前,省、广州和深圳三个药品采购平台要将国家谈判药品按国家规定的支付标准实行直接挂网采购,保障国家谈判药品的供应。
(年)11月30日起,各市要合理确定报销比例,不得将国家谈判药品调出目录,也不得调整限定支付范围。
医院肿瘤科副顾问医生景海曼:有些病人现在已经非常期望这个医保的政策能够落实下来。他们说,我这次来可能只是买十天左右的药,如果这个政策开始实行的时候,我就可以享受到这个医保。
医院药学部高级药师陈爱伦:去年可能还在摸索中,但是今年大家知道信息之后,已经在做一些政策的配合。
我们应该是11月前,可以按政府的要求,在平台上采购集中采购降价的药物,使患者受惠。
中国药企崛起大力投入创新仿制
近年来,中国抗癌药物市场以每年百亿元的增速高速扩张。面对公众需求和市场期待,发展国产创新药迫在眉睫。
年,鲁先平团队研发的原创抗癌新药获准上市,实现了中国抗癌药从“仿制”到“创造”的突破。
他认为,国际最新的抗癌药物,之所以能够快速通过谈判,降价进入医保,除了是国际药企看中中国的市场外,中国创新药企近些年的崛起也是背后不可忽略的因素。
生物医药业内专家鲁先平:在过去几年中,大量的中国的创新药企在崛起,让本土的企业跟跨国企业竞争。
那么这会出现一个场面,你(跨国企业)可以不降价,你可以不来,但是可能本土的企业,很快有同样类似的产品去帮助患者。
所以说只有市场的竞争,能够更加促进更多的创新药企业的成长,那么也会带来更多更好价格更可控的产品去帮助患者。
为了让“救命药”更容易获得,中国政府在年就启动了价格谈判,在短短两年间,医保准入的“国家谈判”,是解决抗癌“救命药”高价之痛的系列举措之一。
这切实减轻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缓解了因癌致贫返贫的现实问题。不过,降价只是降低用药门槛的第一步,未来如何保障药品充足供应,需有后续措施,及早筹划,不让供应缺口削减了政策所带来的红利。
内容来源:凤凰卫视《大政商道》栏目(年11月04日播出)
编导:覃何瑜
摄像:海涛
医院预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chuangpm.com/jqxg/5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