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天王代表的真正含义

hpv专家刘军连 http://m.39.net/pf/a_9375146.html

至樂無如讀書至要莫若教子

恭摘自《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

蔡礼旭老师 /10/29第35集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接着我们讲到第二句。

您看在佛家的修学,佛门这个教育,高度的艺术,所有的佛门的建筑,还有佛菩萨的雕像,都是教学用的,都是教化的。我们看入佛门,佛家传统的建筑,一进山门,第一个建筑物叫「天王殿」,大家去过没有?没去过没关系,到我们Heritage也有。大家从大门进来,首先看到四尊「四大天王」。这配合得真好。

您看四大天王,这都是教育我们立身处世的。「东方持国天王」,教我们怎么持国,怎么持家。要靠和,太和之气。不能太紧,太紧了,就像持国天王拿的琵琶,太紧了,一弹,咚!断了。家里的氛围很紧张,常常都是一触即发,都快打仗起来了,那这个家道就很难延续下去了。孩子每天在家里心惊胆跳的,他怎么可以健康成长?所以不可太紧,不可太严苛。但也不可太松,那孩子都很随便了,造次了,最后出去都是给人家添乱了。所以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团体都有它的规定,规矩。这东方持国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手上拿的是一支剑,叫「慧剑断烦恼」。我们带领一个家庭,我们没有真实智慧,只会把家人带向越多的烦恼,他怎么幸福人生?所以要增长自己的智慧,自觉才能觉他。

自觉觉他要靠学习,多看、多听。「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大家看老天爷很有智慧,您看人,造出来的人,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一个嘴巴,给我们什么启示?多看、多听、少说话,因为才一个。而且要讲话的时候,话到口边留半句,深思熟虑再讲,不然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西方广目天王他手上拿着一条龙,龙代表多变的人事物;另外一只手拿着一颗龙珠,那是不变的做人原理原则。

今天会讲到《易经》的句子,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龙珠代表不变,就是《易经》三种含义当中的一种,不变。那条龙变化多端,代表变异,多变的宇宙万象。在多变当中,一个人要找到不变的原理原则才能安身立命。不然每天听这个这么说,听那个那么说,都不知道路怎么走了,都不知道饭怎么吃了。有没有?你们有没有遇过在一个桌上吃饭,这个朋友说那个不能吃,这个人说那个很营养,然后你在那里「听谁的?」吃什么很营养是蛮重要的,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吃的时候心情要很愉快。假如心情很不好,再好的东西吃下去也消化不良,是吧?这个道理我体会最深,我吃的东西都很好,还是这么瘦。所以重点在情绪要好,重点在你的思虑要少。「思多血气衰」,你烦恼多了能量都耗掉了。我的功夫还不到家,放下不够,想的东西太多,能量消耗太大。所以假如心情愉快,吃得差不多就很强壮了,不一定讲究到,一天光是吃饭的时间,要花七、八个小时,是吧?总是要有一个度,中庸之道,不能又变成一种执着。

北方多闻,耳朵听,拿一支伞盖防止污染。听也要懂得「斗闹场,绝勿近」,虽然要多听,多听什么?多听圣贤的经教,不是多听一些是非人我。「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都要用智慧去判断。

??祥和学校

蔡礼旭老师《群书治要》第35集

蔡礼旭老师

《群书治要》文摘分享

往期回顾

↓上下滑动翻看忠孝为做人的大根大本

责任心从哪里锻炼?孝道。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要化解人生的挫折、人生的困境,要用什么?还是要用诚心,要用德行

孝子思念父母如此,忠臣辅佐君王亦应如此!

判断一个人,应该看他所言所行都不离道德仁义!

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自己要先做对

事非宜,勿轻诺。轻诺者必寡信!

现在所有的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国与国的冲突,唯有用教育改变人心,才有可能解决

现在这个时代,最大的危机在哪里?在信心危机

《群书治要》编纂缘起

《弟子规》从头至尾都是修恭敬心

修养德行,利世济民,治国为政,教化百姓,唯『诚敬』二字!

孙中山: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两百多年的事。讲到政治哲学的真谛,欧洲人还要求之于中国

静观今日世界乱象纷呈,欲救世界、救中国,唯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能办到

人如果在处事当中,都以几千年的历史经验为基础,那做起事来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古圣先王留给我们领导者一个最重要的教诲:「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我们学《群书治要》第一件事,先把面子卖了

重视家庭教育才能出孝子贤孙,才能出国家的忠臣

现在年轻人的立志是立在哪里?我有了钱,我要干什么、我要玩乐、我要happy一下

一个孩子成长,人格的发展,根在家庭

读经典才能开慧眼,不然我们真的都是后知后觉

『天地之所载也』,这所有的财利都是天地化育产出来的!

不能调伏自己的贪欲,我们就成为欲望的奴隶了,怎么可能主宰得了我们的人生?

一个家庭假如放纵了一个欲望,这个家也会败!

怎么样才能给孩子幸福的人生、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所有遇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招感来的,怨不得任何人

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听思聪」要听到弦外之意

一个国君、领导者做每一件事都要很慎重考虑,念念为老百姓、为底下的人着想

人很容易在福报当中堕落。人一有福了,都觉得什么享用都理所当然!

奢侈的风气一起来,没人再谈仁义了,都在谈名利了!

很多事物如果迅速长成,就会很快灭亡

“忠臣出于孝子之门”,他在家里就是要人家伺候的,哪有可能说到单位去马上变得独立,尽忠职守?

“孝敬仁义”是最重要的德行基础

能知足者,天不能贫。能无求者,天不能贱

不要急于求成,要“晚就则善终”,要厚积薄发!

有学历、有地位、有财富的人,能不能找到不傲慢的人?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老子的老师“常枞”问老子的三个问题,对老子最后的教诲!

孔子都是已经很确定,都观察过、试验过了,才会称赞这个人!

人家骂我们,把我们的罪业消掉了,还给我们福气!

“见人善,即思齐”面对每个交往的人,都能学习他的优点,取他的长处!

择交如求师,其处世戒骄淫

“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要节制欲望,不可以放纵。

大家冷静去观察,现在的年轻人,脸不是很有福报!

当一个人很重视味觉的时候,他的贪欲会愈来愈重!

设计这些杀人游戏的人,造的罪孽很大!

一生都耗在追求外在的物欲,最后他人生也会很悲哀

生活够用就好,人生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价值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灵性!

养生之道,老子讲的三宝:慈悲、节俭、和气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建立国家、领导人民、教化人民,教育要摆在第一位

《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是经营事业的重要道理!

国君、企业领导、一个家庭的父母,没有比好虚名更大的忧患了!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长孩子的善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与人相处,也要靠至诚的心来交感、来感动彼此

做事跟仁义道德相应,什么时候都吉祥!

《群书治要》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智慧!

刺激消费其实是不对的,人应该知足,人应该量入为出

年轻人还没付出,就已经很安逸、懒散就麻烦了

一个家庭兴衰的关键就在“勤俭”

国家、家庭的衰弱,莫不是由奢侈造成的!

知道善的事情不马上去做,这是不吉祥的!

人一生当中最后悔的事,往往都是在盛怒之下做出来的

要跟一切有缘的人结善缘,要善了每一个因缘

有傲慢心、嫉妒心,就很难学到别人的德行与长处!

明白是不善的,就赶紧修正,决定不恒顺自己的错误,不恒顺自己的欲望

修福、修慧都要从改过下手!

傲慢是随时都容易起来的,只要一不谨慎!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还能遵守道德,这样的人必有后福,必有大福!

要不被世俗所染污,不随波逐流,勇于改过!

教育最严重的问题: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忽略了道德,忽略了根本!

所看、所听,只要会影响清净心、恭敬心,决定要避免,这个叫护念自己的修行

《朱子治家格言》:“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一个修行人,不勇于改过,甚至连最亲的另一半,都不会尊重我们!

古之圣王都是诚惶诚恐接纳劝谏,而暴君都是刚愎自用!

经营家庭与事业,要有听真话的雅量,不能长粉饰太平的风气!

国家能长治久安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领导者能改过、迁善、行义

“知恶不改”,这是人生“大忌”!人生会因此而堕落,甚至招来大祸

天降之罚,先夺其魄;天降之福,先开其慧

全世界的古文明都没有了,为什么中华文明能承传五千年不衰?就是靠家庭教育!

自爱的人决定“闻过而喜”,闻过会不高兴的,那都是不自爱的人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现在人没有这些提醒,都好高骛远!

《格言别录》里面提到,要劝一个人,首先不能指责他最忌讳的东西

有孝心的人,决定不敢做有损德行的事

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中,假如没有敦伦尽分,就是不孝!

群书治要: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有贤德的母亲、贤德的女子,后世才有人才

古圣先王对于一个妻子在家庭当中的重要性,是体会非常深的

人生要勇于承担

孩子在富贵当中,假如没有很好的教育,太容易堕落了!

持家教子,要有家道、家规才行,“无规矩不成方圆”!

人生要有一个态度:事情没做好,第一个念头是要先反省自己!

一言一行都是心的反射,讲错话,做错事,病根还在心态不对

孔夫子处事待人有三个非常难得的风范

“见人一善,忘其百非”,去掉心胸狭隘,要欣赏、包容别人

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兴旺,靠“忠信”!

孔子四教:文、行、忠、信

言谈当中会跟人家闹不愉快、起冲突,还是要反省自己的态度不妥当!

“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一念不正即是恶!修行要在起心动念处下功夫!

假如我们奉行圣贤教诲几十年了,命都改不了,下一个念头是什么?

寡思虑,可以养神;寡嗜欲,可以养精;寡言语,可以养气

《曲礼》:“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教育要抓住最开始的时机点,把最重要的心态深植在他心里面!

春秋时期楚国宰相“孙叔敖”接受劝谏的故事,如何才能遇到贵人!

我们处在哪个位置,决定不谋名闻利养,决定敦伦尽分,做这个位置、这个行业的好榜样!

领导待员工如草芥一样糟蹋漠视,下属就会像强盗、土匪、仇人一样看他!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所有做事的心态都是把自己摆在第一位,自私自利,一定会招来很多埋怨

果报是通三世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齐景公问晏子,如何能使人民富足、安定?

治理国家、家庭的重要原则、方法!

“俗乱则道荒”,风俗混乱了,道德就要沦丧了!

今天人家骂我们一句,我们能包容,考试过关了!

假如什么时候都是看成绩、看功利,更重要的心灵,反而很难看到!

弘扬文化的路,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容易!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发愿弘扬传统文化,天地神明、祖先都来保佑你!

行善决定会有善报,但不一定保证马上报!

《论语》当中说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仁者寿”是有道理的,长寿很重要的几点:慈、俭、和、静!

古人看事情很不一样,他不是只看眼前的问题,

太宗在看《群书治要》的时候,是看到心里面去了!

周文王问姜太公: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有治世、有乱世呢?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我们经营任何事情都要从根本下手。都是在自己的修身、修养上。

各行各业都有人力行仁义忠恕,就可以带动一方风气!

五伦当中,只要不能够感通,还是我们自己“德未修,感未至”

天地间,除自责自尽外,更无道理矣!

真的这么要求自己,您这一生不成圣,也成贤!

一个为政者要把教化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还是要靠教化才能实现!

孔子为鲁国大司寇时判案的一则故事,发人深省!

一念之差,祸福就天壤之别。

尧帝的风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一个人要常常忧患自己的缺点、不善,去改进,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家庭中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善巧的感化!

丈夫有不对,首先反省自己。

能让国家人民过上好日子,主要的根本在君王自身的修养。

从古至今,得到贤德之人,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了,就会导致灭亡。

古代这些贤明的君主,他们是怎么对待大臣的?

决定不会因地位而产生骄傲、奢侈!

有没有常保富贵不衰败的方法?

教育的目的是成就德行,成就定力、智慧!

所有人都说他好,你也要冷静去判断;所有人说他不好,你也要去了解清楚

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辨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

“君之所以明者”,因为他“兼听”,而君王的昏庸最主要是他“偏信”!

孔夫子也是“入太庙,每事问”,所以“好问”很重要!

隐恶扬善是非常重要的,学好终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唐太宗接受纳谏的例子!

“听忠难,从谀易”。我们从内心深处真的改正心境,不要好面子,不要好听好话!

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

唐玄宗接受大臣劝谏的故事

古人有提醒,要建立信任了才好劝,不然,劝了之后,对方会觉得你毁谤他!

成就一件事,都还得要这些有心人、善解人意的人来促成。

为了自己的德行,也为了大众的事、公家的事,都直言不讳把话说清楚!

假如没有经典提醒我们,生活中颠倒的部分太多了!

都还没有尽心去做、去克服,就退缩了,这是没有尽到责任的!

使国家兴盛的君主,欢喜听闻他的过失;而荒乱的君主喜欢别人赞誉他!

君子面临危急,不能因贪恋荣华,而没做出他应该做的进退!

一个团体里大家都不敢讲真话,那这个团体的大患就要到了!

在生活中渐渐的把欲望减轻、节制,这才是我们学习最重要的受用处!

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

一个人一生,要保持能够接受劝谏,这一生的德行才不至于会毁败掉。

领导、父母、朋友有做不对了,我们要赶紧劝谏,这个都是尽我们的忠义!

一个人房子建愈大,代表这个家道也要衰了!

春秋战国时候,赵国国君赵简子接受大臣劝谏的故事!

谗言能起作用,一是疑心太重,二是脾气太大!

中华文化·断了三四代,大家都没基础,所以要“隐恶扬善”为好!

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夫妇听之离,兄弟听之别,朋友听之疏,骨肉听之绝

“世乱则谗胜”,世间动乱了,谗言就非常的嚣张。

我们处在一个团体当中,要能带动正气。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还自遗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富当振贫,贵当怜贱。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广泛听取意见,隐恶扬善。

很多国家选取人才,用考试制度。请问大家,德行能不能考出来?

遇到一件事,马上就下判断,我们的判断是不是心平气和?

一个国家的兴盛,在于能够"亲贤臣,远小人"

历代中华民族都有“制礼作乐”,而近一百年不制礼不作乐!

孔子提醒我们,什么是真正有益的乐?什么是有害的乐?

“君仁臣忠”,君不仁,怎么要求臣忠呢?

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自己要先做对

种种让国家灭亡的行为

所做跟神明的教诲都违背了,怎么可能会得到保佑呢?

事实上,人生扮演好每个角色都有它的正道!

时时能观照自己内心的起心动念,是对还是错,转念才有可能转境界

历观古今功名之士。皆有积累殊异之迹!

孔明先生教育他的后代讲,“非学无以广才”

杨翥先生,他的行持确确实实是“积累殊异之迹”!

人贵在有志,“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贤德之人,绝对不谄媚巴结君王,“不损君以奉佞”。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我们这一代为什么灾祸这么多?因为傲慢就招来灾祸

真正尽道义的时候,内心很踏实!但是做人的本分没做,其实心里是很空虚的!

一个公务员糟蹋、贪污公物,他的债主就是全国老百姓

《弟子规》延伸开来,真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做人之道。

孝是做人的根;廉是做事的本

国家最大的忧患、祸患在哪里?

《群书治要》

为人臣能依循这“六正”的原则,就会一生荣耀,甚至留名青史

《群书治要》

“忠臣出于孝子之门”,奸臣也是从小他人格没有建立好

“如此者谀臣也”,谄谀之臣。

判断一个人,应该看他所言所行都不离道德仁义!

谗臣、贼臣、亡国之臣

《群书治要》

孝子思念父母如此,忠臣辅佐君王亦应如此!

为父母官者,要把教化人民摆在第一位!

人臣的祸患,他的忧患,“常立于两罪之间”

为人臣有三个罪行“一曰导,二曰阿失,三曰尸宠“

“亲有过”,要“谏使更”,这是本分!

请问大家,现在开生日party的是老人还是小孩?

老祖宗教诲“君子务本”,什么是本?

处处留心皆学问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

糟蹋东西其实就是糟蹋自己的福报

人生的苦难,一句话说透了,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谨慎从孝顺父母开始,“身有伤,贻亲忧”

大家注意,一个人德行升跟降,关系最大的是嘴巴。

魏晋南北朝动乱了一两百年,唐太宗用五年的时间让国家大治,就靠《群书治要》!

孔门四科,言语排在第二位,非常重要!

话到口边留半句,事临头上用三思!

事非宜,勿轻诺。轻诺者必寡信!

孝子不讲骂人的话!

家丑不可外扬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责任心从哪里锻炼?孝道。

忠孝为做人的大根大本

侍奉有德有位的君子,我们要避免犯这三个过失

进贤德之人受上天最丰厚的赏赐,嫉妒贤德之人受上天最严重的处罚。

齐景公问晏子:忠臣应该如何来辅佐国君呢?

晏子劝谏齐景公:对于国家来讲,不吉祥的三件事!

国家最大的福气就是有贤德的大臣!

假如一个大臣嫉妒心很重的话,那国家就要有灾难了

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古人很理智,私跟公绝对不混淆在一起!

「臣术」关于“举贤”的历史故事

良好的个性,胜过卓越的才华!

“大树将军”与“瘦羊博士”的故事

汉朝出孝子最多,是汉文帝自己真实做到的榜样,上行下效!

孔明二十几岁,他做人做事的智慧,就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他等待服务人民的机会

「欲知人者先自知」我们自己都看不清楚,还要看清楚别人,不可能的

我们的先王是以德行、以仁得天下!

一个人有没有德行看这「三达德」

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都要有仁慈之心!

我们不管在哪一个行业,其实都是在对社会尽一份道义

真正的好不在外面的相,在那一颗心有仁、义、礼、智、信。

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

一个臣子他的智慧在哪里体现?

做事的原理原则,在《延寿药言》,整理得非常好

现在为人父母者对孩子,是重视他的德行,还是重视他的才能跟学历呢?

真正的亲近、恭敬善知识,是依教奉行!

我们现在为什么提升道德这么难?因为孝悌的根很不足!

一个人最大的福是接受劝谏。接受父母、师长、圣人、祖先的劝!

普朗克发现了一个事实,就是根本没有物质的存在。

年纪大了,假如不懂得放下,患得患失心会越来越严重。

性德流露出来的决定是和谐之气!

几千年来,为什么要叫“父母官”?

德行要提升,就是修忍辱的功夫。

我们学了传统文化、圣贤教诲,应该是有德风。

增长德行,忍不住自己的控制念头、忍不住情绪,是不行的!

修道第一关,需打破什么?自欺。

免责声明:本公共账号除发布的部分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如有侵权之处,敬请及时告之,我们将做删除处理!

北京誠敬堂公益中醫診所邀您一起同行

往期回顾

?緣起?

北京誠敬堂中医公益診所

诚敬堂新设烫烧伤科室---烧伤烫伤者福音

---这是最温暖的地方!!

一封烫伤患者的来信

一封来自福建母子的来信

一封来自患者母亲的感谢信

一封来自北京患者的求医心得分享

神奇的烫伤膏---诚敬堂中医诊所

神奇的烫伤膏---辽宁锦州烫伤患者

诚敬堂中医雷大夫:给老年失眠患者的靠谱建议!

诚敬堂中医雷大夫:请告诉父母(2)安寝十要,有效提高老年人睡眠质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chuangpm.com/jqzn/83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