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球肥胖挑战及其应对措施

伴随着年中国“全民营养周”(5月14日-20日)的落幕,第13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于5月22日-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召开。在这次营养科学领域的顶级会议上,中国首次发布《中国肥胖预防与控制蓝皮书》,旨在为未来肥胖防治技术和策略提供参考。

中国-年间2-18岁儿童和青少年体重超重/肥胖患病率从6.2%上升到了15.4%,而在成人中已由10.4%上升到了26.0%[1]。最新研究显示年我国肥胖成年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达到和万,均已首次跃居世界首位[2]。在肥胖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这次蓝皮书的发布有助于从政府层面推动全社会的肥胖防治和相关健康促进工作,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提供支持。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体质指数(BMI)定义成人超重和肥胖状况。BMI通过体重(kg)除以身高(m)平方获得,单位为kg/m2。WHO将BMI在25.0-29.9kg/m2之间定义为超重,而将BMI≥30.0kg/m2定义为肥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人群体质和膳食特征,《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将BMI在24.0-27.9kg/m2之间定义为超重,而将≥28kg/m2定义为肥胖[3]。

超重/肥胖以前主要在发达国家流行,发展中国家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高能高脂膳食和静坐生活方式逐渐盛行,超重/肥胖也已成为重要健康问题,其中过去20年间发展中国家肥胖患病率上升了%[4]。来自多个国家的数据显示,男性成人肥胖年龄标化患病率由年的3.2%上升到年的10.8%,而女性由6.4%上升到14.9%,其中2.3%的男性和5.0%的女性存在严重肥胖(BMI≥35kg/m2[2]。年中国和美国分别为全球肥胖成人最多的两个国家,两国肥胖人数均超过全球肥胖总人数的40%。不同地区大量研究已证实超重/肥胖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病和死亡密切相关[5-16]。高BMI尤其是超重/肥胖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影响,仅次于高血压、吸烟、高空腹血糖[17],其中年高BMI导致约1.2亿个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因此,控制体重、减少超重/肥胖对于降低人群疾病风险和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肥胖主要由能量摄入和消耗失衡所致,但肥胖问题的深度根源远比该认识复杂。肥胖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不良生活方式导致下丘脑信号通路受损,从而使体内能量平衡调节失控,最终导致体重上升[18]。因此,肥胖是基因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决定了肥胖不仅仅是单一的生物问题,而且从广义上讲是复杂的环境问题。

如何从生物和环境两层面多角度理解肥胖问题对于有效控制肥胖显得尤为重要。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科研工作者在不断探索肥胖的遗传基础,已有研究显示多个基因与肥胖密切相关[19],其中最近报道的FTO基因多个位点多态性尤为引人







































白癜风能治好不
海口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chuangpm.com/jqzn/40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