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送铁军朱磊用无悔青春登顶心中青

用无悔青春登顶心中“青藏高原”

朱磊,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千伏线路工程24标项目副总工。

青春,是我们一生中最美丽的季节,它孕育着早春的生机,展现着盛夏的热烈,暗藏着金秋的硕实,昭示着寒冬的希望,充满诗情而不乏拼搏的激情,也饱含着奋斗的艰辛。

从云南威信——镇雄——多乐千伏输变电工程、±千伏永富直流输电工程,到新疆伊犁——库车千伏线路工程,山西晋北——江苏南京±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再到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千伏线路工程24标,年从东北电力大学输电工程专业毕业到公司工作后,他一直在省外工程施工一线一步一个脚印,追梦的脚步从不停歇,在困难面前从不退缩,在责任面前不回避,赢得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这个阳光、自信、积极的“90”后小伙就是朱磊。

初生牛犊:步行4小时翻越两座大山

年,朱磊在云南威信——镇雄——多乐千伏输变电工程担任技术员。该工程是南方电网公司样板点示范工程,也是云南电网颠北联网重点工程,公司承建的第6标段沿线多为30毫米至40毫米重冰区,现场环境具有海拔高、气温低、雾气大、地形复杂及运输困难等特点,很多塔位需要花4个小时翻越两座大山才能到达施工现场。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刚走出校门的朱磊遇到没有退缩,反而给自己定下工作计划,每天上山去施工现场学习技术,一双鞋一个月不到就磨穿了。就这样,他用了半年的时间熟练掌握了基础浇制的数据测算。

凭借认真的工作态度、踏实肯干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朱磊很快赢得项目部同事的一致好评。年10月,他被调到新疆伊犁——库车千伏线路工程担任技术员。该工程是新疆千伏骨干电网输变电工程的一部分,工程的建设将提高北疆电网向南疆电网的送电能力,满足南疆快速增长的用电需要,是国家、自治区为解决南疆用电困难问题的重大举措。公司承建的第6标段沿线塔基位于高山大岭,深山无人区,昼夜温差大、沙尘暴频繁、无水、无电、无通信网络,生活生产条件异常艰苦。当时朱磊所在工程部工作繁重,对工程建设的技术、进度、质量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工作不容有失。据他回忆,当时在伊库线工程部繁重的技术数据计算,让他焦头烂额,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他虚心请教兄弟施工单位,结合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编程知识,使用EXCEL软件编辑了从基础浇制到放线施工所有涉及数据计算的公式,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他还将首次接触的国网公司基建管控系统录入做到了及时、准确、有效,得到新疆电力公司的通报表扬。

在新疆一年半的时间,在项目部负责人和同事的细心指导和帮助下,从工程资料到施工技术,朱磊都能掌握得非常扎实,为今后的参建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技术骨干:在青藏高原历练成长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许多没有到过西藏的人,是从听这首《天路》来了解和憧憬西藏的。西藏是人们心中的净土圣地。然而,能不能欣赏到这美景取决于你熬没熬过那剧烈的高原反应——头疼欲裂、恶心呕吐、胸闷气短。

年4月6日,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复杂、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输变电工程——藏中联网工程正式开工。从祖国各地汇集而来的电网建设大军,奋战在平均海拔3米的各施工现场。“黔送铁军”也有幸加入到这支光荣的队伍里,承建了该工程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千伏线路工程24标以及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林芝千伏变——卧龙千伏线路工程I标段。工程开工后,朱磊主动申请到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工作,而此时,他也从一个初生牛犊变成了项目部的技术骨干。

在青藏高原工作最困难的就是克服高原反应,才到项目部第二天,朱磊就跟着同事登上了海拔米的L塔位,站在山脚,一向不服输的他,向同事夸下海口:“登上山顶我们只歇一次!”然而,刚刚向上爬了不到20米,山势变得陡峭,坡度到了50°左右,山上不像在贵州,基本没有植被,不能借助植被来保证平衡,这就需要费更大的力气来保持身体平衡,因为身后就是悬崖。每迈出一步都感觉费了很大的力,渐渐的就感觉到了呼吸困难,每上升一米,头就开始产生晕眩的状态。他才下意识的发现原来这就是所谓的“高原反应”。当朱磊快要失去意识的时候,是同事拉了一把,将他仅有的一瓶水,递了过来。“快停下,喝点水!”同事对他吼到,他晃了晃脑袋,找到了一个平缓一些可以休息的地方,倒了下来,大口的将水喝掉,又急促的喘气。慢慢的才有所恢复。当同事劝他回去休息时,朱磊坚定地说:“这一坐山上有5基塔位,今天不全部走完,下次还是有别的同事再来,做了重复的事情,还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我咬咬牙就熬过去了!”就这样半晕的状态,他们坚持一起走完了5基塔位。

来到西藏,对于他来说所有的东西熟悉却又陌生,因为输电线路施工基本都是大同小异,但他总是把新工程当成一个全新的开始。前不久,拉萨至林芝段供电工程千伏线路工程24标放线施工需要5次跨越雅鲁藏布江,跨越档距均在米以上,且塔位垂直爬升高度-米,施工难度很大。为更好的完成此次施工任务,朱磊多次向项目经理陈大请教学习,经过多方面的磋商和现场复测,并通过详细的技术参数计算,选择了较为合理的牵张场和做好了放线区段划分、布线等工作,为线路成功跨越雅鲁藏布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我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只是所有施工人员的一个缩影,幸运的是我有一个陪我一起并肩作战的24标团队。如果没有团队,没有同事们的齐心协力,一个人是什么也做不成的。所以,请赞美我们的团队。我们项目部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要让‘黔送铁军’的旗帜在藏区高高飘扬,把藏中联网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民心工程建设好。在施工现场,有很多次当地的藏族同胞,看到我们的辛苦,都会把自己种植的水果无偿的分给大家。每当看到他们淳朴的笑容,就觉得自己再怎么辛苦也是值得的。”

无悔青春:舍家为业,勇攀高峰

“作为送电人,哪怕风雨兼程,也要坚守一线”,这是朱磊在前辈们身上学到的精神。但他更明白,在青藏高原工作除了必须接受大自然的考验和洗礼外,还要经受住“苦“与“乐”、“得”与“失”的考验,更要承受焚心噬骨的孤独与思念。

工作3年来,朱磊大部分时间是在施工一线度过的。工作之余,想起离家时把刚刚满月的女儿交给妻子和母亲,她们没有一句怨言,还不停的嘱咐自己在外边要注意身体,他的眼眶便会湿润。

“想起来真是惭愧,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我与妻子办理了结婚证,却一直不能抽时间回家与女方家人沟通婚礼时间和细节。所有东西都是妻子准备的,甚至是衣服都是买好的,在婚礼前三天才赶回家中试穿衣服,匆匆忙忙举办了婚礼。”他回忆说。“还记得当时是24标基础转序验收,我婚后第五天就飞回了项目部,积极投入到迎检的准备工作中。不久后妻子怀孕,十月怀胎,我也仅仅是回到家中‘照顾’几天。11月是妻子的预产期,因为伊库线正开展创国家优质工程,我又从西藏回到新疆,每次给她的答复就是‘过几天就回来了’。但还是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情,孩子早产,身在新疆却不能及时的赶回家中。当参加完迎检工作赶回家中女儿已经降生了。”

有人曾问朱磊,是否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他是这样回答的:“我很喜欢汪国真的一首诗,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既然我选择了当一名送电工,就早已经做好了为电力事业奉献的准备!”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青藏高原”,值得用无悔的青春去攀登与征服。只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作支撑,我们终将站在最高峰。

(余云华韦恒)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白殿疯病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chuangpm.com/jqzl/16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