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绩效改进企业实例四步增ld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企业而言,高质量发展即意味着提质增效——“提质”要求产出的结果有更高的价值和收益,“增效”则要求产出的过程要投入更少的成本。新时代下,企业应当如何克服挑战,探索出一条低成本、高收益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给出的答案是——技控四步法。
吉尔伯特将绩效定义为“有价值的成效与行为代价之比”,所有通过降低行为代价来提升绩效的思路和方法统称为“技控”。要想实现技控,我们可以按照“选题—展开—开发—定型”四步循序渐进,通过还原工作现状,找到用降低行为代价来提升工作绩效的“技控点”,从而推动企业绩效增“效”更提“质”。
01
“全景扫描”
确认技控课题
万事开头难,一个方向正确、指向清晰的课题,是绩效改进成败的关键。在确定技控课题时,要从梳理日常重要工作入手,辨识出反复多次出现,且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问题点或机会点。
在这一步,可以利用选题工具“工作扫描仪”——即根据“简单、高效、经济、可测”四个原则,对这些问题点或机会点进行评价,最终选出得分最高的作为技控课题。
以塔吉特为例,塔吉特是美国仅次于沃尔玛的第二大零售百货商,客户定位于女性。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塔吉特通过分析所有女性客户的购买记录,识别出孕妇群体。接着他们发现,孕妇会在怀孕四个月左右时大量购买无香味乳液,由此开发了25项与怀孕高度相关的商品,并制作出“怀孕预测”指数。
通过指数推算出孕妇顾客的预产期后,塔吉特抢先一步,将孕妇装、婴儿床等折扣券寄送给她们。不仅如此,如果顾客在商场里购买了婴儿用品,塔吉特会在接下来数年中,根据婴儿生长周期,定期给她们推送相关产品,使这些客户形成长期的忠诚度。
上述案例中,塔吉特对所服务客群的购买记录进行了全面扫描,选择以“更好地服务孕妇”为技控课题。之后,以“推算预产期”作为该课题的关键切入点,定期向顾客推送相关产品清单,不仅实现了对孕妇客群的精准促销,也体现了一个好的技控选题对降低行为代价、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
02
深入展开
锁定关键行为
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落实到员工的具体行为上,即要求员工的行为模式从“高成本、低收益”转向“低成本、高收益”。然而,行为模式转变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展开”环节则可以帮助我们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技控课题涉及的工作任务按照步骤依次展开,还原出员工的每个行为动作,以及具体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在此,可以借鉴经典科学方法的内核,将高层次、复杂的对象分解为较低层次、简单的对象,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找到关键的行为控制点,即技控点。
当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在通信市场竞争激烈,融合业务成为焦点。就中国电信某地市分公司来说,营业厅承担了60%以上的融合业务拓展,于是,他们将“提升营业厅融合业务发展”确定为技控课题。
通过对营业员的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该分公司发现,“比算”是这一课题的员工关键行为——营业员在营销过程中,需要将电信套餐的速率、资费、优惠信息等,和其他运营商的同类产品进行计算和比较;但由于现有的比算工具功能单一,无法实现上述内容的可视化展示,营业员实际操作时多用手工比算,甚至直接跳过比算环节,这样一来就无法为用户提供更细致、精准的讲解和服务。另外,管理者也无法获得一线员工的营销数据信息,难以提供及时有效的辅导和反馈。
由此可见,该分公司结合市场竞争趋势,扫描自身业务,选择了“融合业务发展”为技控课题。接着深入工作一线,详细还原了营业员的每一步营销动作,最终将“比算”锁定为核心技控点。
03
对症下药
开发解题方案
到了开发环节,我们需要针对每个技控点,在BEM的环境因素中寻找对应措施,并对其进行试点测试和迭代优化——先评估各项技控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和收益,再据此不断更新完善,使其更符合企业提质增效的要求。
正如上文中的中国电信某分公司,就以“比算”为靶心,用一周时间开发出了基于移动端及PC端的比算工具,营业员在输入客户信息后就能一键生成推荐套餐。它不仅实现了“傻瓜式”营销,还打通了叫号、比算、系统受理的三维联动信息链,实现了全流程业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此外,营业员的营销动作数据也在后台集成,便于管理工作的落地推进。
新型比算工具在试点营业厅经过了一个半月的测试,结果显示,该分公司业务收入增长近20万,且单个客户的平均服务时长缩短了8分钟。
在对“比算”这一技控点进行拆解、剖析之后,项目组从中发现了工具落后、数据零散、反馈不及时等症结,并针对性地各个击破。而新工具作为项目组在开发环节的重要成果,经过多轮测试优化,顺利运用于工作一线,成功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
04
方案定型
加速经验复制
在开发环节中经过验证的技控措施可以说是一把“金钥匙”,但其效果只限于试点范围之内;而企业追求的是整体、全局的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将“金钥匙”迅速复制并推广。因此在“定型”过程中,我们要把技控措施整理成一个“技控措施包”,并附上一份内容清单和使用说明书,让使用者拿到手后就能够立刻运用。
某大型快销品集团在国内市场开始实施多产品战略。公司深知,对于快销品而言,终端曝光率至关重要,因此,他们对一款全新的儿童饮品提出了“在终端收银台割箱陈列”的要求——增加产品的露出度,并配合使用生动化的陈列物,刺激消费者购买,提升销量。
于是,该公司将“提升收银台割箱陈列率”作为技控课题,同时提炼出一系列配套措施,整理成技控措施包,命名为“轻松‘割’起来”,并对其使用场景、功能/效果、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措施包中囊括了如下内容:
与店主沟通的话术:阐述割箱陈列为店家带来的利益,以及与店主协商确定割箱陈列的具体位置;
割箱工具及物料清单:包括美工刀、产品包装盒、卡通夹、标价签等;
割箱陈列的标准和示意图:明确割线的位置与走向、产品的摆放样式,以及卡通夹、标价签等装饰物的使用方式。
一个月后,这款儿童饮品的收银台割箱陈列率和销售额分别提升了17%和5%。
该案例中,虽然技控措施相对简单,但为了便于推广,仍然要对其加以定型。一来可以将各独立措施整合为一个整体,在实施时避免因遗漏而影响技控效果;二来有助于为使用者答疑解惑。
05
三重助力
让技控落地生根
面对时代造就的新挑战,高质量发展对企业而言势在必行。不少先行者已经着手在企业中引入、推广技控,并已初见成效,目前较为常见的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结合年度培训计划,将技控作为一种管理技术,以单课的形式嵌入培训项目。单课简单且易操作,尤其适用于一线管理者或骨干员工的学习项目,学员不仅可以学会技控的方式方法,也能迅速将课堂上产出的技控措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带来显性化的效果。
二是将技控作为与业务部门建立伙伴关系的桥梁。培训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与业务部门合作规划、发起技控项目,解决工作一线的实际痛难点,在彰显自身价值的同时,实现与业务的强链接。
三是举办技控大赛,将技控打造成一种组织文化。大赛可以起到动员全体的作用,有利于扩大技控在组织内的影响力;同时以赛带练的方式,让学习与实践环环相扣,借此激发个体活力,逐步在组织中营造起“人人谈技控、人人做技控”的文化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引入技控时,还应着重考虑三点。首先,要从实际工作中相对简单的问题入手,选择愿意接纳新事物和新方法的业务团队率先展开尝试;其次,对技控参与者给予持续激励,并在过程中提供及时、必要的帮助;第三,在引入技控的前、中、后期,保持与企业高层领导的密切沟通,如果能得到其肯定和支持,将会对技控在组织中的推广和应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了解绩效改进对企业的重要性,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组织开展《绩效改进工作坊》,工作坊以企业的实际案例出发,课题与企业学员工作业务具有紧密的“利益”关联,参与者进行全流程演练,现场拿到实际可用的方案,成果可复制、推广。
工作坊将实战式培养学员,不管是人力、市场、生产、研发、财务部门等业务管理,都可在企业内部推广绩效技术的方法和工具,实施提升方案、实现业绩突破的同时,让企业实现自我改善、自我咨询的健康生态组织。
名额有限!详情快戳!
绩效改进工作坊
上文转载自《培训》杂志年2月刊
作者:易虹、王山泓
点“阅读原文”看详情
你“在看”我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chuangpm.com/jqsc/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