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伊凡诺夫契诃夫

周末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契诃夫的戏剧。本我这种门外汉,并不能很快看出剧本的好坏来。但在戏剧领域,契诃夫实在没有莎士比亚的名望,甚至更多的人如我一般,只知道曹禺,也晓得去追看《恋爱的犀牛》。说起契诃夫:不是写小说的么?其实,我是知道《樱桃园》的,童老师在序言里说“樱桃园”象征着一切古老而美好的事物,北京的老城墙,曹禺的小水车,在日月轮换中必将无可奈何地消失了。所以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樱桃园”,契诃夫一百多年前的戏剧作品仍能够召唤起现代人的深深共鸣。先说这本吧,收录了他两部作品,分别写于27岁与36岁。契诃夫41岁就去世了。《伊凡诺夫》是一出四幕正剧,主人公在末尾开枪自杀了。这是契诃夫27岁的作品,究竟想表达什么呢?可能并没有历经事业失败、爱情失意,无法理解人物的颓唐、抑郁、苦闷的精神世界。世界如此美好,生活本没有意义,为何有这么多“中年的维特”?读完《海鸥》,我觉得这部戏剧并不如译者所评价的那样,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试读妮娜的演出独白:人,狮子,鹰和鹧鸪,长着犄角的鹿,鹅,蜘蛛,居住在水中的无言的鱼,海盘车,和一切肉眼所看不见的生灵—总之,一切生命,一起,一切,都在完成它们凄惨的变化历程之后绝迹了……到现在,大地已经有千万年不再负荷着任何一个活的东西了,可怜的月亮徒然点着它的明灯。草地上,清晨不再扬起鹭鸶的长鸣,菩提树里再也听不见小金虫的低吟了。只有寒冷、空虚、凄凉。高尔基对契诃夫的戏剧有一个评价—把人的现实生活抽象到哲学的概括,我觉得很对。人的价值,人存在的意义,如何对抗生活的虚无感,是契诃夫戏剧一个重要的命题。《海鸥》是四幕喜剧,然而主人公特立波列夫在末尾也是自杀的,这很耐人寻味。特立波列夫是个创作家,但是他的作品与当时因循旧例的创作及演出风格格格不入,当然也很难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契诃夫在戏剧的创作上一波三折,托尔斯泰曾说他的戏剧写得和莎士比亚一般坏—这也许是褒扬吧?传统欧洲的戏剧分幕一般采用奇数结构,三幕/五幕的设置易于获得高潮居中的戏剧效果。但是契诃夫一直坚持采用四幕剧,并化入了小说的写作风格,故事里没有好人与坏人,处处见生活的琐屑与平凡。我觉得《海鸥》还是要多看几遍,有些话很有意思:“一旦你需要我的生命的话,来,就拿去吧!”“一个人偶然走进来,看见了它,因为无事可做,就毁灭了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chuangpm.com/jqjs/83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