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猫的繁殖怎样保活照顾刚产的仔仔龙猫
当发现母鼠排出阴道栓时,及时把日期记录下来,如果不再出现发情,即可认为母鼠已怀孕,应从即日起计算预产期。毛丝鼠妊娠期为±4天,配种后60天内,用定期称量体重的方法可辨别母鼠是否怀孕。怀孕的母鼠每月约增重30克,怀孕4周以后的母鼠,由于胎儿发育较快,增重更为明显。有经验的饲养者,用手轻轻抚摸怀孕母鼠的腹部,可以触及到胎儿。妊娠中后期(80天左右)的母鼠,表现行动迟缓,且常侧卧。临产时,阴门开张,松弛柔软,湿润充血,并有稀薄的粘液流出。腹部明显下垂,臀部塌陷,头贴伏于笼网上,两前肢和后肢分开,不断用舌舔舐外阴部,有时发出“咯吱吱”的咬牙声。此时母鼠反应甚为敏感,常卧立不安,每当饲养人员喂食时,会自卫性地向外射尿,多数母鼠停食或减食。妊娠的母鼠如果经常受到惊恐刺激,易引起胎儿死亡,所以,应尽可能地减少惊扰和捕抓。
母鼠的分娩时机多在凌晨,个别的在傍晚。一般分娩持续时间约需2小时。母鼠多数在笼网上分娩,只有少数在产仔箱内分娩。
初生仔鼠睁着眼,全身被有完整的被毛,并能站立行走。门齿很发达,后臼齿未长出,5分钟后即能发出叫声,很快就能在母鼠周围跳跃。当母鼠用自身助产的牵拉力将仔鼠抛出几厘米远时,仔鼠能很快回到母鼠身旁或腹下,接受母鼠的护理。被毛干后即有吮乳能力,应使仔鼠尽早吃到初乳。仔鼠吃到初乳的迟早,主要取决于仔鼠生活力与母鼠的母性。发育正常,体重在40克以上的仔鼠,在母鼠的配合下,能很快找到乳头并吃到初乳;发育较差的,体重在30克以下的仔鼠,只能缓慢地在母鼠腹下爬动并发出“叽叽”的叫声,多因吃不上初乳而死亡。
初生仔鼠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健全,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环境温度对仔鼠的成活和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室温14C时,胎毛变干需3个小时,之后仔鼠才能找到乳头,吃到乳汁;如果室温达20C时,胎毛变干仅需40分钟,1?2小时内仔鼠便可吮乳;当室温10C时,胎毛迟迟不干,仔鼠活力变弱,精神委顿,眼半瞭半闭,吃不上初乳。仔鼠一般在1?3小时内不会死亡,如果及时采取加温措施(用热水袋或恒温箱),大多数仔鼠可恢复活力。
新生仔鼠室息,系仔鼠出生后发生呼吸障碍或完全停止呼吸,而心脏尚在跳动并有角膜反射,故亦称假死。经及时抢救,人为加温,一般可以复苏。抢救办法:一是兴奋仔鼠呼吸中枢,使其出现自主呼吸;二是使仔鼠呼吸道畅通。
多数母鼠有很强的母性,分娩后马上护理仔鼠,舔舐仔鼠周身,促进其血液循环,调节体温,增强活力。仔鼠经舔舐后,可使胎毛迅速变干,体温升高,叫声也由弱变强,并偎于母鼠腹下寻找乳头。待仔鼠能独立活动后,母鼠才进行采食、饮水和接受血配。词养人员检査仔鼠时,母鼠将仔鼠护于腹下,或向饲养人员扑咬,或呈坐立姿势将仔鼠偎紧于腹部,怒目以视并伴有怒吼声。
母鼠对仔鼠的护理无微不至,除采食、饮水外,几乎均不离开仔鼠。为使仔鼠温暖,通常用前、后肢把仔鼠搂于腹下。但也有个别母鼠产仔后在笼内乱蹦乱跳不护理仔鼠。对这些仔鼠应予人工保护,以待正常母性的出现。如果仔鼠发生意外,如被踩或压死时,母鼠的异常行为将持续1?2周。
仔鼠的存在,强烈地影响母鼠的行为。此时母鼠对外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经常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母鼠的行为对仔鼠的成活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也有着很大影响。当母仔分开后,相互间均有不安表现,仔鼠不停地发出惊恐的尖叫声以呼唤母鼠;母鼠也焦急地寻找仔鼠,这种行为在分娩后20天内表现十分明显。如在仔鼠检查或仔鼠称重时,被关闭在笼内的母鼠向四周环视,焦躁不安,乱蹦乱跳,用牙齿咬或用前爪扒笼网或笼门。母仔间的相互影响持续到6?7周龄断乳时,甚至更长一段时间。
据统计.国内外仔鼠死亡率均较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有些母鼠泌乳机能不强。仔鼠从初生到4周龄时死亡率最高,约占18%~25%。提高仔鼠的成活率,可用催乳的方法促进母鼠的乳汁分泌。如把催乳片(上海第七制药厂产)磨碎混入饲料或者沾在苹果片上饲喂产仔母鼠,或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产)对产仔母鼠进行肌肉或皮下注射,见效均快。
以上结束了龙猫的繁殖及照顾,希望大家好好看看,好好照顾自家龙猫的生殖生理
本文摘自毛丝鼠饲养手册及维基百科
最全的小宠知识,还有在线问医哦~宠爱窝都给你,全是无偿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chuangpm.com/jqjs/3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