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声田海俊痴星人初心不改

▲轻戳音频,收听21期

全文大约字,新闻音频10分26秒。

23岁才开始认识天文学,从一个望远镜、一台电脑到绘制国际迄今最佳的高精度大型自行星表,曾经的“追星少年”田海俊不忘初心,带领着团队在国际天文学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把握时代脉搏,勇发青年之声

他不喜名利,刚进大学时便选择了冷门的物理和天文学作为终生事业;他勇攀高峰,带领三峡大学天文研究团队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国际一流的大跨越;他热心公益,在沉心研究的同时致力于普及天文学基础教育。

他是社会评价中的“大忙人”,他自己也常说自己是“勤商”比较高,之所以能成就事业,是因为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田海俊生活照

不计“前途”,只为理想

年7月,由田海俊博士主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欧洲Gaia卫星,以及美国的PS1、SDSS和2MASS巡天数据成功构建出了世界上迄今最佳的高精度大型自行星表GPS1,缓解了国际天文学研究对高精度自行星表匮乏的问题。

短短一年时间就“披荆斩棘”取得了重要突破。这项研究成果对开展恒星运动学规律的统计,探究银河系物质密度分布、动力学机制,进而从本质上揭示银河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最基本且极为重要的观测信息。

年,田海俊初来三峡大学,学校在天文领域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面对经验空白、设备空白、资金空白,田海俊博士没有气馁,依旧坚守着“天文学这一亩三分地”。

▲三峡大学

学校没有任何天文学研究的基础,他就首开三峡大学天文学基础性课程;学校没有任何天文学研究团队,他就找学院数学系、物理系以及学校其他院系的志同道合的老师一起搞研究,开创三峡大学首个天文学团队;学校实验室资源不足以支撑团队的天文学研究,他就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室资源做一些基础性研究,用自身的人脉资源去北京甚至国外的一些天文研究所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年,凭借与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天文所的合作关系,田海俊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奔赴德国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在德国,田海俊获得了使用欧洲、美国等国家的数据权限并依靠德国先进的软硬件资源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普朗克

“做科研就要沉得住气”

在年这一年里,田海俊博士的研究看似顺风顺水,实则背负着少为人知的压力和煎熬。刚去德国那会儿,田海俊博士坚持不熬夜做研究,但一旦研究有了新的起色,他便会兴奋得废寝忘食,“做研究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一两点钟,整栋大楼就剩下我一个人了。”

田海俊博士所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天文所地处偏僻的“王座山”山顶,平时除了研究人员都见不到其他人。每逢节假日,田海俊博士更是困恼,“德国人只要到了节假日都会去休假,这些搞研究的也不例外,所以一到放假,研究所就我一个人,怪冷清的,没有小卖部,连食堂也关闭,这样在山上招待所呆了两个月。”后来一到放假,田海俊博士就会选择去宿舍旁边的海德堡大学图书馆看书、查阅资料。大学图书馆基本功能对社会免费开放,环境十分优越,每天(包括双休日)到凌晨一点钟闭馆。在德国搞研究的那段时间,研究所、图书馆、宿舍构成了田海俊博士“三点一线式”生活,然而他却不讨厌这样的生活,以苦作乐,“做研究最重要的除了坚持,还需要有沉稳的心态,不能浮躁。这份坚守和孤单带来的苦让我更能体会到研究成果带来的甜。”

年11月,这项研究接近尾声时,田海俊博士发现研究结果出现了系统性的偏差,在实验室挑灯夜战了数日也没发现问题出在哪里,这不由得让他有些着急,“德国人都喜欢在节假日旅游,我导师也不例外,所以我必须要在圣诞节之前找到问题所在,与导师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来年2月回国的计划让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为了在圣诞节之前能找出问题所在,他日夜泡在研究所和图书馆,将整个计算程序重新做了细致的检查,与导师反复沟通。12月23日下午,田海俊博士找到了研究中存在隐性漏洞。问题找出来之后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就相对简单许多,田海俊博士心里的大石头也得以落地。

找到病因后,田海俊博士一步也不敢停,他知道,清除漏洞的唯一做法就是重新计算。三万多平方度天区中近3.5亿颗天体的计算任务,从数据清洗到最终自行星表构建完成,即使同时调用六十多个计算线程,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日夜运算。所以,整个圣诞长假,田海俊博士没有进行与朋友约定好的欧洲旅行,只能守着计算机,盯着屏幕上计算程序,与空荡实验室、冰冷的机器作伴。

▲田海俊一直致力研究天文学

同年,田海俊博士的妻子怀孕了,但由于科研时间十分紧张,在德国的一年时间,田海俊也只是在孩子出生后的头两周在家陪伴了家人,之后便又匆匆飞回德国。谈及此事,田海俊博士既愧疚又欣慰,愧疚的是由于孩子预产期提前,他也是在妻子被推出手术室医院,没能陪着妻子见证孩子的出生,欣慰的是在他献身科研时,妻子永远会在身边默默付出,从不抱怨。

“青少年成长的主要问题不再是温饱而是素质教育”

除了搞天文学“高精尖”的研究,田海俊博士也热心公益,致力于天文学基础教育的普及,“现在这个年代的孩子们温饱都已经不再是问题,信息技术大量地普及,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使孩子们普遍成为了‘低头族’,这会导致孩子们渐渐失去主动探索和思考的能力。”为了唤起青少年“抬头”仰望星空,作为九三学社三峡大学支社主委、西陵区政协委员,田海俊博士递交了提案《加强中小学以天文为特色的科学普及教育——有效引导青少年从低头族成长为仰望星空的追梦人》,积极呼吁政府加大天文学基础教育的普及力度。

▲田海俊在进行天文观测

除了口头和递交提案的方式呼吁加强中小学天文学基础教育的普及,这些年田海俊博士还经常身体力行深入宜昌市中小学开展天文科普讲座和观测活动。同时,针对大学生群体,田海俊老师在三峡大学还开设了两门普及类的素质拓展课——《苍穹的奥秘》和《认知宇宙》。前者向学生直观地展示宇宙的浩瀚、天文之美,对专业要求较低,文理生均可选修,而后者则是对宇宙进行深层次地解读,告诉学生更多的“为什么”,需要一点物理基础知识,因此专门向理工科学生开设。

本科期间,田海俊博士由于表现出色,自年9月起他开始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华中师范大学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联合培养。也正是依靠着联合培养的机会,他才有机会接触到国内外天文学研究的“大牛”。正是这段被多个单位联合培养的经历,让田海俊博士更加懂得资源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在带研究生期间,只要学生愿意去钻研,田海俊博士都会利用自身资源,与其他大学或研究单位联合培养学生,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成长。

至今为止,田海俊老师已经培养了5名研究生,他们均被送往中科院进行了长期联合培养。其中两名学生尤为出色,一名学生一直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空间科学部工作,并于去年考上该单位的博士研究生,另一名与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目前已公派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研究生。









































哪家白癜风医院较好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chuangpm.com/jqjs/1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