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她讲述插队的往事她说经历了未婚先孕的苦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在数以万计的上海知青中,吴冬梅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吴冬梅虽然经历了苦痛,可她也认清了一些人和事,也感受到了人情冷暖。吴冬梅在给我讲述她下乡插队的生活经历时,一个劲抹眼泪,她说她的泪水有辛酸也有欣慰,她的人生结局还是很美好的。

年3月末,吴冬梅和十二名上海知青一起来到了东北边陲的东沟大队第三生产小队插队落户,他们一行十三人八名男生五名女生,分别来自上海的两所中学。年龄最大的是一名男知青,他叫王昆仑,十七岁,和吴冬梅是同班同学。年龄最小的是一名女知青,她叫朱桂香,还不到十六周岁,也是吴冬梅的同班同学。

王昆仑长得高大帅气,是班里的班长,他不光学习好,还是篮球队的主力。在学校时,好多女生都把王昆仑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吴冬梅是班里的班花,模样和林青霞很像,个头也高,和王昆仑同过桌,因为两人有早恋迹象,被老师批评教育过两次,最后调换了座位。

吴冬梅他们来到东沟三队后,八名男生住在了队部那两间搭有火炕的房子里,五名女生住在了张队长家的那一间半西厢房里。男知青们住的那两间房子很宽敞,里间屋是一铺地炕,能睡下十来个人,外屋还有一口大锅,能做饭,头两年东沟林场的十二个工人就在这借住了三个月。女生们住的那一间半厢房是张队长二儿子住过的房间,张队长的二儿子前年结婚成家搬到了新盖的房子里,这一间半厢房就空闲下来了,正好能住下五名女知青。

东沟大队是全公社人均耕地面积最多的大队,也是土壤最肥沃的地方,东沟林场虽然占用了东沟大队的一部分耕地做了苗圃,可东沟大队的人均耕地还是在全公社最多。比邻林场,耕地又富足,东沟大队社员们的生活水平也就相对较高。只可惜那里都是旱田,社员们一年四季也吃不上几顿大米干饭。

因为张队长家的西厢房里锅灶太小不方便做饭,女知青们也到队部和男知青一起吃饭。张队长家离队部很近,也就三四分钟的路程,很方便。知青们到来之前,张队长就到公社供销社买来了锅碗瓢盆和笼屉等一应生活用品,知青们来到后,从公社粮站领回口粮,知青们就开始自己开伙做饭了。

帮教知青们做饭的是张队长的二儿媳妇,她很勤快也很善良,知青们都喊她二嫂。二嫂结婚两年了,还没有孩子,没少求医问药,就是怀不上。

安顿好知青们吃住的地方,张队长亲自带领知青们到林场拉了几车烧柴,春耕备播生产也就拉开了序幕。

东沟三队人口不多,总共就五十一户人家,人口还不足二百人。东沟三队的耕地基本都在村子周边,地势相对平坦,队里有耕牛有牛车,也有犁耙等农具,社员们的劳动量不是很大。吴冬梅他们刚参加劳动,张队长虽然也很照顾他们,可大家多少还是有点不习惯,在地里劳动一天,回到家浑身酸痛,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好在有人帮知青们做饭,大家收工回来能吃现成饭,就连刷锅洗碗,二嫂都不让知青们动手。看女知青们手上磨起了水泡压肿了肩膀,二嫂心疼地直抹眼泪。

春耕春播生产结束后,二嫂就不给知青们做饭了,知青们也都学会了自己做饭。作为知青集体户户长的王昆仑大致给知青们分了一下工,像挑水、劈柴、磨面、和面的力气活都由男知青干,像贴饼子蒸窝头炖菜洗碗的活就由女知青干。虽然这样分工,王昆仑也经常帮女知青刷锅洗碗,他主要是帮吴冬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王昆仑和吴冬梅不仅仅是同学关系,他俩还是一对恋人,尽管他俩从没表现出过于亲密的行为。

当年秋收结束后,公社革委会利用农闲时间,在各大队抽调有文艺气息的知青到公社排演革命样板戏,王昆仑和吴冬梅都被选中,并且他俩幸运地成为了男一号和女一号。因为演出精彩,王昆仑和吴冬梅成了名人,他俩都被公社知青办评为模范知青。

年冬季,东沟大队得到了一个征兵名额,是特招的文艺女兵,公社知青办点名让吴冬梅去参加征兵体检。全公社有五名女知青参加了征兵体检,就吴冬梅一人通过了征兵体检,可在最后的政审中,吴冬梅没通过审核,因为她祖父是大地主,她受到了牵连。回到家,吴冬梅趴在被子上呜呜大哭,张队长的媳妇和女知青们劝了她好久,她才止住了哭声。听说那批文艺女兵直接进京,吴冬梅惋惜了好几天。

转眼到了年秋天,东沟大队得到了一个工农兵学员名额,是省医学院护理专业招生,要求是插队两年以上的女知青。大队书记和社员们都推荐吴冬梅去上大学,结果吴冬梅又没通过政审,朱桂香却幸运地离开了东沟大队,成了第一个被推荐上大学的上海知青。那次没能去上大学,吴冬梅没哭,知道自己的家庭出身,她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还有王昆仑一再表态,他说吴冬梅不离开东沟大队,他就不离开东沟大队,他会一辈子守护在吴冬梅身边,不离不弃。为此,吴冬梅感动得热泪盈眶。

刘孔喜老师知青油画作品

那年秋后,知青们都搬到了大队为知青们新建的房子里,吴冬梅她们四人离开张队长家时,张队长的媳妇呜呜大哭,四年的时间她和女知青们结下了很深的感情,她舍不得吴冬梅她们搬走。那天,吴冬梅搂着张队长的媳妇泪流满面,她哽咽着说:“婶子,以后你就认我做干女儿吧。”吴冬梅说完,跪在张婶(张队长的媳妇)面前,叫了一声妈,在场的知青和乡亲们都流泪了。

吴冬梅之所以跪在张婶面前叫妈,张婶真的是对女知青们太好了,她帮女知青们缝补,教女知青们做针线活儿,家里有一点好吃的,张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几个女知青,就连她家那两只母鸡下的鸡蛋,差不多有一半都给女知青们吃了。特别是对吴冬梅,张婶更是关心体贴,吴冬梅感冒了,张婶就给她熬姜糖水,吴冬梅中暑了,张婶就给她熬绿豆汤,你说吴冬梅能不感动吗。

搬到新建的知青集体户后,吴冬梅也经常到张队长家来看望张队长和张婶,谁家上海寄来了稀罕东西,她们都会想着张队长两口子,张婶做了好吃的,也是第一个叫女知青们来她家吃,她们相处的就像一家人。

年秋天,东沟大队又得到了一个工农兵学员们名额,尽管吴冬梅家庭出身有问题,可大队书记和乡亲们还是推荐了吴冬梅和王昆仑,只要有一线希望,大家都希望吴冬梅能去上大学。最后的结果还是不尽人意,吴冬梅还是因为她祖父是地主的原因未能通过政审,王昆仑却顺利通过了政审。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王昆仑没再说吴冬梅不离开东沟大队他就不离开的话,也没说留下来陪吴冬梅的客套话,他却改口说:“冬梅,你尽管放心,我就算走到天边,也不会变心的,咱俩永远都要在一起的呀。”王昆仑离开东沟大队的头一天晚上,他和吴冬梅在村外的打谷场上聊了很久很久,一直聊到半夜才回到知青集体户。那晚,吴冬梅……

一个半月后,吴冬梅感觉自己的身体不舒服,她一个人请假偷偷去了公社卫生院,化验结果显示她怀孕了。那天下午在回东沟大队的路上,吴冬梅坐在路边哭了好久,她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她害怕了。

回到知青集体户,吴冬梅撒谎说是肠胃有点小毛病,她还拿出在公社卫生院买的治肠胃疾病的药给另三名女知青看。一起插队的女同伴虽然没人怀疑吴冬梅,可吴冬梅心里就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她不知该怎么办,也不知该跟谁商量。那个年代未婚先孕可不是个小事情,弄不好就会挨批斗受处分的。

就在吴冬梅不知如何是好时,王昆仑给吴冬梅来信了,王昆仑说他父母反对他和吴冬梅处对象,他希望吴冬梅把他忘了。吴冬梅欲哭无泪,她病倒了,一口饭也吃不下。

看吴冬梅病了,张婶就把吴冬梅接到了她家,给她做好吃的,还要去给她请大夫。吴冬梅拽住张婶不让她去请大夫,她趴在张婶怀里呜呜痛哭。哭够了,吴冬梅把事情的经过如实告诉了她干妈(张婶)。

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和张队长商量了一下,张婶决定带着吴冬梅去公社卫生院打胎。就在那天早饭后,吴冬梅接到了公社的通知,让她速去公社参加文艺汇演。公社的命令哪敢违背,吴冬梅带病去公社参加文艺汇演去了。

一直到了腊月二十六,吴冬梅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东沟大队,她在公社文艺宣传队待了五十多天。

过完正月十五,张婶领着吴冬梅去了公社卫生院,可医生说不能做人流了,孩子太大了。做引产也有危险,公社卫生院的医院。怕把事情弄大了,张婶带着吴冬梅回到了东沟大队,医院。思前想后,吴冬梅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到时自己实在不能抚养的话就送人。

老话说无巧不成书,事情还真就凑巧了,张队长的二儿媳妇结婚后多年没怀孕,那年她偏偏怀上了,怀孕的时间和吴冬梅差不多,只是刚怀孕时她没敢告诉婆婆,她怕不准成。她告诉婆婆怀孕的消息时,已经四个多月了。这下张队长两口子心里就有谱了,他们决定瞒天过海,吴冬梅生下孩子后让二儿媳妇帮她养。

离预产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张队长拿着一封电报去知青集体户找吴冬梅,说是上海来的电报,让她速回上海。那天晚上,张队长两口子把吴冬梅送到了三道沟张婶的表嫂家,张婶的表嫂是接生婆,山东人,她表哥去世好几年了,她表嫂一个人单过。

年7月2日,那天是阴历的六月初六,吴冬梅生下了一个四斤多的女孩,母女平安。阴历的六月十五日,张队长的二儿媳妇生下了一个男孩,也是张婶的表嫂接生的。当晚,吴冬梅抱着刚出生九天的女儿来到了张队长的二儿子家,把女儿交给了二嫂。几天的功夫,东沟三队的乡亲们都知道张队长的二儿媳妇生了一对双胞胎,都带着鸡蛋红糖来贺喜。

当年秋天,吴冬梅被安排到东沟小学校教书,她成了一名民办教师。到了第二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了东沟大队,在东沟大队插队的知青们又都拿起了久违的课本,大家都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吴冬梅当老师,她的时间充裕,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复习功课上去了。

年春天的时候,在东沟大队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就剩下一名男知青和吴冬梅两个人了,吴冬梅又搬到了张队长家去居住了。那位男知青也是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没能离开东沟大队。那年春天,吴冬梅的祖父摘掉了地主的帽子,吴冬梅当年参加了高考,她考上了上海的一所大学。

临离开东沟大队时,张婶领着吴冬梅去看望了她的女儿,张婶为吴冬梅的女儿取名叫张梅香,三岁的小梅香长得很像二嫂(张队长的二儿媳妇),小梅香见到吴冬梅就叫姑姑,叫得可口甜了。别看在一个生产队居住,吴冬梅很少去二嫂家,她怕引起别人的怀疑。吴冬梅教书期间的补贴和年末的分红都给了二嫂,二嫂替她养着女儿,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累,吴冬梅心里万分感激。。

大学毕业后,吴冬梅被分配到上海邮政局工作,两年后和她的大学同学结婚成家,建立了一个幸福家庭,一年后生下了一个男孩。

年,吴冬梅的女儿张梅香考上了东北师范大学,她是东沟大队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学杂费是吴冬梅交的。年初冬,张队长病危,吴冬梅和她丈夫第一时间赶到了东沟大队。坐在老队长的身边,张队长抓着张梅香的手,用微弱的声音说:“梅香,爷爷给你说点事,你记住了,你冬梅姑姑才是你的亲妈……”老队长说完,微笑着离开了人世。吴冬梅身披重孝,送了老队长最后一程。料理完老队长的后事,吴冬梅把她干妈接到了上海,一住就是三年,直到年国庆节,张梅香结婚的前两天,吴冬梅才和她干妈一起回到了东北。

目前,张梅香还是在长春生活,她的养父母都跟着她一起生活。张梅香的弟弟张大军在吉林省四平市生活,他是在四平市当了九年志愿兵(仕官)转业被安置在四平的,张大军的媳妇是四平市某小学的老师。吴冬梅一家都生活在上海,她的儿子儿媳都是国企的精英。王昆仑因为包养情妇挪用贪污公款,于年入狱服刑,还要三年才能服刑期满。吴冬梅一直也没告诉王昆仑梅香的存在,梅香也不想认她的亲生父亲。

时隔这么多年,说起当年在东北插队落户的生活往事,吴冬梅还历历在目,她说是老队长一家帮她养大了女儿,老队长一家都是她的恩人,她一辈子也忘不了老队长一家人的恩情。(为了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用了化名)

作者:草根作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chuangpm.com/jqjg/972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