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爸亲述轩轩确诊自闭症前后我的心路历程和
我现在才觉醒到轩轩有多少病症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原来是他顽强的生命力!
一、降生
年冬月二十八(小寒),阳历1月6日有雾。
我来到重庆已经8年了,今天还和往常一样早早的起床上班,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今天心情比较沉重,因为高佳(就是我的爱人)进医院两天了,医生说需要观察一下,预产期还有几天。不一会儿电话铃声响起,显示妈妈的电话。喂…什么?医生说要提前剖腹产…总之什么过高缺氧我也没听进去。急忙找到领导请假后,买着长途汽车票就往家赶。回成都的路程三百多公里,有足够的时间去想想即将诞生的小生命,此时的心情有担忧,有兴奋,有喜悦,这就要当父亲了,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还是在心里问自己准备好了吗…
到了成都我又急忙打车就医院赶,时间过得太慢太慢了。另外一边时间又过得太快,她已经进了产房。医院,气喘吁吁的来到产房门口看见家人都在等着,我内心平静了许多。我感觉没一会的功夫,护士推开门说孩子6斤8两,就这样一个新的生命——我的小天使诞生了。
二、平淡简单的爱情
我和我爱人高佳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同上一所学校,又是同年同月出生。和很多人一样,我们经人介绍谈了恋爱,在双方家长满意的情况下,组建了家庭开启了新的生活。我们的婚礼很简单,没有婚纱,没有大请宾客,只是双方家人走到一起吃了个便餐,结婚照成了我们俩唯一珍贵的合影。
有了轩轩后,我们的生活依旧平淡却多了温馨。老婆在成都上班,为了方便生活就在她公司附近租了一套小居室,妈妈搬过来帮着照看孩子。我年去重庆上班,两三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回一次家。因为当时家庭状况比较差,所以一直努力工作,其实内心知道欠整个家庭一份温暖,一份关爱,所以对家人有着一份莫名的欠咎。
三、发现异常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转眼间,轩轩来到我们这个家庭三个月了,这时我们发现了轩轩身上的一些异样。轩轩的双手只会攥拳打不开,而且脖子一直歪着眼晴没有一点神彩,不哭闹也不爱笑,于是医院做了检查。
刚开始医生也没诊断出什么问题,只说回家给他多按摩。就这样又过了两月,轩轩还是没有好转,反而脖子需要手去支撑才能立起来。医院作全面检查,医生说怀疑有脑瘫现象,但不能马上确诊,让我们试着针灸看能否好转。
在内心煎熬中尝试着一切可能,心存侥幸的觉着不会那么严重。接下来的日子,我深深的记着,那段在痛苦和茫然中度过,虽然不愿接受即将到来的现实,但慢慢的有了心里准备。看着妈妈的焦虑,老婆的以泪洗面,我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问自己老天公平吗?我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这个家庭能和从前一样幸福。我静下心来思考着,我是家里的主心骨,唯一的精神支柱。所以当一个人想明白了领悟了,你就得到了,你就豁然开朗了,接下来的路就好走了。既然这样,就准备好勇敢面对现实吧,站好自己的位置,开导家人,不管怎么样一家人也要快乐的生活下去。
四、接连确诊
在轩轩出生8个月以后,有一次轩轩因感冒发烧抽搐,刚开始半个小时,间隔半小后又抽,口吐白沫。到医院做了详细检查,轩轩确诊了癫痫。我们想这可能只是短暂的发病,慢慢会好起来。谁知这种玩顽固性疾病就没完没了了,我们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才知道这是漫长过程的开端,我们一家一下又坠入冰窟,刚刚建立起的勇气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又能怎样呢?除了面对现实还是无奈的面对现实。我们的生活中少了很多欢声笑语,多了一份沉寂。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正慢慢消逝,内心针扎着,我们还有未来吗…
接下来我们打听偏方,结合网上资料就开始到处就医,时间很快来到了轩轩1岁半。此时的轩轩还不会说话,而且吃饭也不愿意咀嚼,手指还是打不开,癫痫时不时的也发作,到各地找专家看。医院也去了,医院病例确诊脑瘫,癫痫,也可能会有自闭症的情况,但要再大一点才能确诊。
听到这里,我们一家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什么话也没说,医院办理了半年后复查的预约手续,就坐上回家的大巴车。一家人除了略显愁容,其它的还好都比较平静,可能大家都有思想准备了。在回家的途中,脑海里不断显现近几年的生活片段,反差如此之大,如何才能走出来,我要开解自己尽快振作起来。我想再大的事情也阻止不了初升的太阳,再富裕的生活也唤不醒离去的亲人,买不来时间阻止不了日落,只能珍惜现在身边的一切,少一些遗憾。我暗暗下了一个决定,一定要让整家庭开心的生活。
五、干预康复伟大的轩轩奶奶
医生说这一类特殊孩子要早发现早治疗,我们把轩轩送到了温江区北斗星苑特殊儿童学校进行康复训练,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安顿下来,没想到一住就是5年。刚开始的时候老师都不敢收,因为太小。最后是田校长和王苑长看着可怜,把他暂时收下看能不能有所帮助。王老师就像带自己孩子一样辛勤付出,日复一日的训练,教他发音,教他掌握平衡,教他对视眼神,还有很多很多。
因为我和高佳都要上班(为了孩子医药费,学费,房租),所有照顾轩轩的重担落在了我母亲的身上。孩子身体虚,汗太多,也不知道大小便,衣服每天要换二三十件。妈妈就每天洗呀洗呀,手都变形了,每次去学校看到她的时候心里都不是滋味。为什么我们应该承担的事情要让年迈的母亲去承受?她老人家总说:费用大,你们俩就在外好好工作,我就不相信一家人下了功夫还没有收获。大家相视着,眼睛湿润了,但大家心连得更紧了。
奶奶每天天不见亮就起床给轩轩做早餐,在机构学着给轩轩训练,而且做了很多道具。孩子不说话,气息不好,就让他吹腊蜡(腊蜡吹了两年)。发不了声就每天早晨带着他到屋顶学发音:啊、啊、啊…(一学又是两年)。为了他身体好一点总是把好吃的有营养的留给孩子,自己总吃点剩饭。不知道老人家偷偷留了多少泪,这样的妈妈哪里找,这样的奶奶哪里找。说起来很简单,真正做到的有几人。轩轩眼睛没有神彩,不对视,奶奶就拿着轩轩比较喜欢的物体,在面前叫着他的名字来回晃动,天天如此。
学校上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每次出门总是背一大包,前面还抱着轩轩走到坐公交车的地方(这个过程难以诉说)。
我记得确诊轩轩自闭症时快到2岁了,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生活,而且更珍惜在一起走过的时光。生命是短暂的,何不放飞自我。轩轩第一次叫爸爸的时候是3岁(非常清楚),第一次叫妈妈的时候是4岁(不是很清楚),第一次叫奶奶、外公、舅舅、舅妈的时候已经是差不多6岁(还很模糊)。
别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要么去打麻将,要么玩手机,要么陪着自己的孩子或孙子一起做活动,但都没能理解陪孩子的意义,为什么要陪着他们,要怎样和孩子们正确的沟通。自己的孩子都爱,方法正确的不多。会生不一定会带,会带不一定会养,会养不一定会教。
我妈妈每年为轩轩制定了计划,比如什么时候完成能够自己小便,什么时候完成大便。听着好像这是小事,但就这两样都教了几年。为了完成上厕所这一项我妈妈晚上基本没怎么睡觉,眼睛都浮肿了,特别到了冬天妈妈睡觉从来不脱衣服,都是穿着衣服休息,就为了随时要起来给轩轩换被汗打湿的衣服和上厕所。每年一小计划,两年一大计划,五年一规划。用笔写字,用勺子吃饭,用筷子夹菜,怎样穿衣,穿鞋袜等等,教他刷牙就用了5年,这些只是很小一部分。
接下来我要重点说说他的生活习惯(都需要辅助),早晨起床先喝一杯温开水,洗脸刷牙,放好洗脸帕,擦桌子拿碗筷子,带好袖套和胸前餐布。端饭,抬小橙子吃饭,如果有饭漏在桌上一定要捡起来吃掉,饭后的收捡工序都让他亲自动手。哪里拿的东西一定要放回原位,进出门要把鞋子放整齐,遇见熟人要主动问好,做错事要说对不起,进教室上下课要鞠躬打招呼,想要什么一定要主动说出来(就因为不说话才要这样去做)太多太多,无时无刻都是细节。还有一次老师带轩轩去办公室玩,他把老师的水杯从后阳台扔到了草丛里摔坏了,妈妈就带着他步行到街上去买来陪给老师,而且这个钱要从轩轩吃好东西的生活费里扣出来。主要是要让他立刻意识到扔东西是不对的,而且会少吃一顿好吃的,如果过几个小时就不起作用了。小孩子的行为习惯一但养成是很难改的,好比一张白纸,你画什么像什么。轩轩就这样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冬去春来年大年刚过完,天气还很凉,小雨在空中随风飘落。他刚满4岁,今天是开学的日子,奶奶、高佳和我带着轩轩往学校赶,妈妈微驼瘦小的身影在人群中亳不起眼,那样的普通。轩轩好像有点懂事了,牵着奶奶粗糙的手感觉特别温暖。我拿着行李日用品紧跟在后面,来到学校还比较早,去交了半年房租然后把卫生打扫起来。我妈妈是一位特别会收拾家务的人,床单被子非常干净带着一股清香味。小轩轩还在那里阿、阿、阿开心的叫着,时不时还会叫爸爸而且非常清楚,但叫妈妈还很模糊。收拾完行李以后,我们一家人坐下来商量着上半年的计划。听说有些孩子病情加重了,智力倒退了,我们应该如何配合老师,这些都需要和学校勾通。就这样我们一家人就去找到他的老师相互勾通着,听取着一些成功案例及建议。大家商量结果就是轩轩的肢体康复,语言发音,眼神对视等等共同来完成。不管怎么样,最起码有目标,我们相信有付出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我记得是周未,我们一家人在广场散步,有许多小朋友在那里穿着溜冰鞋轮滑,在人群中飞快的穿梭。轩轩一下来了兴趣,啊啊的叫着,用手指着小朋友高兴的跳着。于是和他妈妈商量买了一双溜冰鞋,而且这样可以更好的学着掌握平衡。没想到的是他穿着鞋就能站起来(大人稍微扶一下),这一刻嘎嘎笑个不停,晃晃悠悠小心翼翼的往前走。奶奶把这双鞋带到学校走廊、人少的时候训练他,每隔两米远放一颗花生米在护栏上让他去拿着吃。就这样他爱上了轮滑…
这样一来轩轩高兴了,但苦了奶奶,穿着溜冰鞋来去自如,像一阵风追都追不上。吃饭要穿着,下课十分钟也要穿着,那怕半夜上完厕所也要穿一会儿。关键是他身体虚,没几分钟汗水就会打湿所有衣服,容易感冒发病。你不满足他吧就情绪激动,头撞墙,把手抓得鲜血长流。为了这种情况,我们又坐下来讨论解决办法。如果任由轩轩这样兴奋下去,他的情绪更难控制,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一致意见先把溜冰鞋藏起来,不要让他看见,以为这样问题就解决了。没想到接下来才知道自闭症有多难,凡是他们专注的事情是很不容易改变的。他只要是看不见溜冰鞋,没有满足他,那么身边所有一切可以破坏的东西都成了牺牲品。如果没有可破坏的东西他就开始自残,两只眼睛气得发红。当时是我们第一次看见电影里才有的血红大眼,而且还带着恐怖的咆哮声!我们傻了,愣住了、心里受着煎熬,这到底是怎么啦。当时我爱人一下就扑过去抱着他,从背后握住他到处是血痕的双手。此刻我们一家人的内心就像沸腾的血液被寒冰包裹着。奶奶无奈的找出溜冰鞋扔给他,就在这时轩轩立刻就笑了,而且笑出了声。这什么情况,反差如此之大,好像什么事儿不成发生过。眼泪挂在脸颊两旁,睫毛上还闪烁着些许泪花,鼻涕快从上嘴唇流下来了。但这些影响不了他开心的面孔,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他了,这是当时的体会。看着家里狼藉一片,再瞅瞅他,全家人会心的笑了。
其实这件事情的发生对我们是好事,也是他成长过程必不可缺的。我们想读懂他,反而离他越远,就像浩瀚星空无边无际。和轩轩相处要用心去感悟,不断从他身上体会到新的东西,这份感悟应该就是轩轩送给我们的礼物。
特殊孩子不管是什么类型,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这样会恢复好很多。如果说家长觉着发现晚了,没关系现在就是起点。如果说家庭状况很差没办医院,也没关系,在寻找新办法的同时不影响家人从此刻开始做一些与孩子互动、心灵勾通,语言勾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离异家庭、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靠老人拉扯艰难的生活着,又怎么办。我想如果每个人在思考"该怎么办"的时候,为什么不能说一声“我必须这样做"。所以一定要有信心,然而信心必须有动力,孩子那无助的眼神就是最好的动力,所有的事都会迎刃而解。
既然我们发现了轩轩情绪问题,那这就是新的挑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我知道这又是漫长过程。怎样避免激动,我们小心尝试着。记得有一次我从重庆回来,到了家门口刚敲门,大门立刻就打开了。轩轩大声叫着爸爸回来,爸爸回来,一会尖叫一会咆哮,激动的表情随着脸部肌肉在颤抖,眼神中有激动、渴望、期待与满足,此刻父亲就是他的全部。我知道此刻要注意情绪控制。
轩轩,爸爸回来了不激动不激动,别跳了站好,注意控制情绪。我要他看着我的眼睛反复的对他讲道理让他安静。过了两分钟情绪慢慢安静下来,这时我放下包,轩轩拉着我的手,另一只手指着地上的拖鞋叫着爸爸。原来在我到家前一个小时就坐在门口,放好拖鞋等着我不愿离开。他很重感情,渴望父爱,认定的事会非常执着去完成。
轩轩牵着我的手穿好拖鞋来到餐桌旁,指着凳子用表情告诉我坐下吃饭。他很开心,时不时的抬头看着我,从他眼神中能看出他很满足,真想把这一刻永远定格!这只是简单不能再简单的一餐饭,却永远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轩轩我爱你!
轩轩5岁前,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来锻炼他大脑与手的康复,结合书籍与实践经验,最终找到了针对轩轩比较有效的钢琴治疗法。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也找了钢琴老师教,但都因无法进行而告终(轩轩根本就打不开手指,而且行为习惯让人无法接受)。这条路我们本来也打算放弃,但刚好后来学校来了一位教钢琴的罗老师,于是轩轩奶奶找到学校领导一起和罗老师沟通,鉴于轩轩不会说话,无法交流,手指也不怎么爱动,建议先带回家让他手指能放在琴键上弹出声音再说,接下来我们买了电子琴,通过奶奶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让孩子能够用拇指和食指在琴键上动起来,这在当时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变化,当轩轩再次站在罗老师面前的时候,就决定让他先学段时间再说,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举措却为他打开了心灵的窗,所以通过自己的坚持并找到一种适合孩子康复的方法有多重要。
虽然刚开始学的时候也很艰难,但通过罗老师与轩轩长期的磨合,发现孩子变化很大,学钢琴原本很枯燥,但躁动的轩轩居然能在钢琴上慢慢的安静下来,手指也开始变得灵活,呆滞的眼神有了些许灵气。这证明大脑正在发生变化,此刻我们对轩轩的康复就更有了信心。这中间得益于罗老师的辛勤付出,作为家人我们非常感恩罗老师,感谢他对轩轩的全心付出、辛勤教育和培养。轩轩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们也会继续坚持下去,永不会放弃。
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家人,向一路走来帮助、关心轩轩的田校长、王院长及所有老师、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大家!轩轩能恢复到现在的状况和各位老师们的关心分不开,再次谢谢各位!
原创轩轩弹奏完整版《梦中的婚礼》,全程脸上挂满自信喜悦的笑容
原创轩轩弹奏完整版《天空之城》,祝大家小年夜快乐
空空岚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nchuangpm.com/jqjg/7398.html